资产托管如何保障养老金安全

作者:郭子源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7-07 11:15:16

  □ 托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以账户开立和账户管理职能保障资金安全独立,进而保障投资人和管理人权益

  □ 托管机构应构建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设置风险隔离、自我监控、交互监控、灾难备份四道防火线

  随着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资产安全维护”这一话题备受关注,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监督和制衡制度——资产托管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发展也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经济日报》记者从中国银行业协会获得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已达126.61万亿元,同比增长34.06%;2010年至2016年托管规模平均复合增长率达53.06%。

  目前,我国资产托管涉及的领域共有11类,如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理财托管、信托财产托管、保险资金托管、养老金托管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资产托管制度起源于证券投资基金。1998年的监管政策明确要求,经批准设立的基金,应当委托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机制以信托法理为基础,在基金的投资人和管理人之间建立第三方监督,从而避免资金被非法占用,降低道德风险,保障资产安全。

  “托管的核心是资产安全保管,作为独立第三方,以账户开立和账户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独立,进而保障投资人和管理人权益,为金融增信,这也是托管行业的根本价值所在。”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表示。

  为何说养老金托管发展空间广阔?首先,相较于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理财托管,养老金托管的规模仍较小,参与机构有限。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养老金托管规模为2.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6%;开展养老金托管业务的托管银行共10家,托管规模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其次,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改革为资产托管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三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各省预留支付费用后确定委托额度,集中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即转变为投资资产。

  银行业协会7月4日发布的《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存量规模达4万亿元,其中2万亿元开展市场化投资,预计2020年基金累计结存将近6万亿元,可投资基金规模达3万亿元。

  由此,随着上述基金结余及投资累积,资产托管规模和发展空间也将显著提升。

  托管机构应如何更好保护你我的“养老金”安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继续强化投资监督。“托管机构对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人监督,监督涉及的领域包括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限制、投资指令的依法合规性等。”农行托管业务部副总经理邓剑军说,如果投资管理人出现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托管协议的行为,托管机构有权拒绝执行,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二,严格核算估值,确保资产完整与信息透明。具体来看,托管机构对养老基金资产实行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能够及时、较全面地掌握养老基金资产的投资状况。“托管机构需定期提交养老基金托管报告,保障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透明性。”广发银行资产托管部相关负责人说。

  第三,加强风险防控,防范运营风险。“托管机构应构建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设置风险隔离、自我监控、交互监控、灾难备份四道防火线。”交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还应实现风控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