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推动中德关系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徐惠喜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7-09 12:20:27

  中德不断深化创新伙伴关系,打造创新政策平台,对接创新和高科技发展战略,促进大中小企业在重点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深化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合作,必将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和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

  德国是欧盟核心大国之一,也是中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中德建交45年来,尤其是2014年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德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此次对德国的国事访问,将进一步深化中德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尤其是全面提升中德创新合作水平,为地区和世界注入稳定、合作、发展的积极力量。

  首先,中德两国创新资源禀赋高度互补,合作潜力不可估量。德国基础研究领先,科技实力雄厚,是公认的创新强国;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齐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创新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高技术战略”等发展战略深入对接,两国在创新合作领域将催生众多共享空间。在创新实体方面,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众多,中国有数十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专家指出,装上大功率“引擎”的中德创新伙伴关系,在共同应对新技术冲击和全球性挑战、携手推动建设创新型经济方面,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德是全球范围内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大发展。

  其次,中德创新合作已建立了成熟的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2014年中德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决定以“共塑创新”为主题,建立互信互利共赢的创新伙伴关系,开展工业、金融、研发、城镇化和交通体系、农业和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合作。在创新伙伴关系定位的引领下,双方将2015年确定为“中德创新合作年”,合作重点圈定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对接与交流,并推进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包括行业标准、电动汽车的安全保障及清洁出行等。此后,两国进一步分别发表了《德国战略》和《中国战略》,确定创新合作的优先领域。德方认为,在城镇化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口进城安置与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社会老龄化问题等方面,德国的技术专长及经验都可以为中国提供支持。中方看到,中德双方在推动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共迎新一轮产业革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及双边科技创新深度合作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具体合作领域包括电动汽车、未来城市、清洁水、半导体照明、生物技术及高速轨道交通等。政府间的沟通磋商,绘就了两国创新合作的蓝图,正在形成网络式、集群式创新合作平台,催化了两国创新合作的新局面。

  中德创新合作有明确的市场导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德国与中国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在生产自动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方面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如今,德国是世界上向中国转让硬件技术最多的国家,德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汽车、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大型企业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它们大都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且与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展开了深入合作,在前沿领域催生了一批重量级研究成果。中德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经在沈阳落地,这是双方创新战略对接的早期果实。近年来,德国中小企业加快布局中国市场,采取进驻产业科技园的方式,形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同时,遍布沈阳、青岛、芜湖、揭阳、太仓等城市的中德产业园区各具特色,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德创新合作的新高地,并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创新合作的典范。

  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等大环境下,中德不断深化创新伙伴关系,打造创新政策平台,对接创新和高科技发展战略,促进大中小企业在重点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深化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合作,必将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和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