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再度站上风口 “炒天气”已然成为时髦趋势

作者:张利静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7-11 14:43:58

  农产品期货再度站上风口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利静

  眼下,“炒天气”已然成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时髦趋势。外盘的小麦、大米价格搭上极端天气的快车一涨再涨,国内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水肆虐,将农产品推向热门投资板块。

  “这时候,要是有天气期货就好玩了。”南方一位资深期货投资人士近期表示。

  让投资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期货市场题中之义。业内人士建言,可借鉴国际经验,加速在我国研究推出天气期货,增加对天气因素敏感的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对冲工具,增强其气象风险管理能力。

  气象对冲术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一些航旅类的APP针对旅客经常遇到的“航班延误”风险,实行了这样的风险管理术:旅客可在航班起飞前在APP上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一份保险,如果航班延误,可获得一定类似积分的赔偿。积分额度对一些旅客来说很有吸引力。

  根据2015年的一份公开报告,中国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原因中“天气原因”占比超过30%。一些经常运用上述风险管理手段的人也告诉记者,常常会根据天气情况“下单”购买保险。

  不仅仅是航空公司,气象变化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体现在农林牧渔等农产品的生产方面,农业灾害险中,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基于气象变化产生的一种衍生对冲工具。

  在国际上,这种对冲有一种更加“高级”的运作——天气期货。

  在商品期货中,天气指数期货是一个另类成员,属于能源类期货交易品种。目前全球开展天气指数期货交易的交易所共有两处,分别在美国和英国。所选择天气指数为温度指数。

  “从国外推出天气衍生品以来的情况看,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交易品种和交易量都在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市场对于这一衍生品的需求。”一直从事农产品研究的光大期货分析师赵燕表示,从天气对农业、工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影响及市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看,推出天气衍生品有利于投资主体相关风险的规避。“从其对风险的规避作用来看,天气期货今天看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必要。”

  例如,在航空领域就有业内人士建言,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天气期货对冲掉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更好地服务旅客,减少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出港延误或取消等产生的成本。据介绍,天气期货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根据天气预测和极端天气事件的把握,提前转移由于天气变化造成的风险,提升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如农业的气象风险管理能力。

  “既然天气对于企业经济如此重要,与其按照天气来分析企业产品的生长和收成、能源的开发和运输,倒不如直接交易天气本身,靠天气预测来赚钱,这就是天气期货,让天气变成可买卖的商品。”南华期货一位研究人员指出。

  对冲极端天气风险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CME在内的天气期货标的主要是基于温度,目前还没有涉及到降雨量、降雪量等更加难以量化的标的。

  以温度指数期货为例,每月初期货市场主管机构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气温情况,为某地确定一个月平均气温初始值,如40华氏度(约4.44℃),指定的“做市商”将提供“出价”和“要价”,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随着天气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这些交易值在一个月中会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据实际月平均气温进行结算,以1华氏度等于100美元的价格兑现所有期货合同。而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预测一下未来的温度变化,然后进行“天气期货”买卖赚取利润。

  “未来,极端天气如洪涝、雪灾等极端天气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的风险管理需求是越来越迫切的。如今年6月份包括湖南、广西等地洪灾,如果国内或者国外有相应的天气期货,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进行风险对冲,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宝城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

  程小勇解释说,从国际经验来看,天气期货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尤其是包括商品、利率和股指等期货已经比较丰富的背景下,相对于另类风险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其他实物标的期货一样,天气期货主要有两个作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不过,天气期货的标的比较特殊,期货标的是基于统计模型来进行的,通过统计模型产生出可能的天气情况范围,计算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损益情况,并进行概率加权分析,因此从定价方面严谨性不够。因此,价格发现作用有时候会和实际天气情况背离。不过,考虑到背离情况还属于小概率事件,因此风险管理作用还是能够发挥的。“基于对于未来天气的预测和管理,来做好自己产品销售和利润波动敞口的风险管理的农业、能源等企业,最近十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变得越来越多。”

  还需市场培育

  从产品现状来看,目前中国对于天气衍生产品的研究主要处于纯理论研究阶段。

  然而,从2009年开始,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涉及“农产品期货”相关内容。据业内人士介绍,作为与之关系紧密的天气期货,目前已经开展研究,大连商品交易所方面就曾表示,从2002年开始已经对天气产品进行研究。

  一位长期关注国内天气期货进展的期货人士透露,该品种目前并未有任何进展,从国外天气期货交投来看,并不是特别活跃,国内投资者专业知识也较为缺乏,短期较难认识这一风险对冲工具。

  但从必要性来看,程小勇认为,未来中国上市天气期货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时间比较长。原因在于多个方面。一是国内天气期货标的指标难以统一,缺乏精确的中长期气象数据,尤其是中国跨月多个维度,各个地区差异比较大,难以标准化;二是天气期货定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像其他资产,如利率、商品和股指等会基于利率、资产收益率、存储成本等参数来计算,而天气预测纯粹出于统计假设来测算,缺乏实证研究支持;三是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专业知识缺乏,尤其是对于天气预测具备相当专业的地理等学科知识,普通投资者难以参与,而专业投资者参与或者企业参与,缺乏普通投机者的流动性支持,那么天气期货交易可能相当惨淡。而如果鼓励不基于天气科学研究预测,那么纯投机也不利于天气期货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因此,要发展和推出天气期货,还需要市场培育,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尤其是国内天气研究制度和成果的推广,国内投资者教育的深入,以及做市商制度的完善,积极创造相关的条件,为未来更进阶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提供可能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