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入华,将倒逼国内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赵虎启
在时隔14年之后,中国恢复美国牛肉的进口。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可选择性,但对国内的肉牛养殖业和屠宰加工业来说,势必也会带来冲击,从而倒逼整个行业进行产业升级。事实上,过分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首先,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牛肉主要是中高端产品,并不便宜。此外,中国开放牛肉进口的国家目前已经达到十多个,而这些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等地的各种价格档次的牛肉,不但没有冲垮我国的牛肉产业,反而刺激了从畜牧、养殖到屠宰、销售各个环节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美国牛肉入华,曾有人惊呼“狼来了”,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参与竞争的“狼”多一些也许会更好。虽然美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牛肉出产国,但放开美国牛肉的进口,其实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牛肉市场近几年已经迎来了好几个世界级牛肉大国的进口高潮,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巴西牛肉,都没对中国牛肉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所以美国牛肉的到来也没那么可怕。“美牛”来袭,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提高牛肉生产效率和品质,强化与美国企业直面竞争的能力才是上策。
“美牛”入华案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从解禁一个月以来的情况看,“狼来了”的担心有些多余,美国牛肉并没有对中国养殖业带来明显冲击。这给了我们新的启示,那就是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矛盾和问题,也不管这些矛盾和问题来自哪儿,只要积极应对、主动转型、及时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努力适应市场变化,是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冲击和影响的,是不会在冲击和影响面前一败涂地的。成功的大门,永远是向有准备、有能力、有包容之心的人开放的。
必须看到,在新一轮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对外开放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进口产品的门槛会进一步降低,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强的大背景下,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应当做好迎接挑战的充分准备,都应当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适应可能出现的竞争,适应各种冲击。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正面面对这样的挑战,那么大门一旦打开,或者门稍稍开得大一点、门槛稍稍降得低一点,就有可能被冲垮。
毫无疑问,牛肉市场和养殖业在牛肉进口大门打开后没有受到明显冲击和影响的案例,是值得有关方面和企业好好研究与分析的。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牛肉市场开放的成功,不一定能够复制到其他行业。但是,经验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其中,主动适应、主动应对、主动迎接挑战、主动积极改变,是最重要的方面。
微言大义:
@K线测绘师柏拉图Phil:为什么美国的养殖成本那么低?国产牛肉不但贵,而且做成牛排不好吃。
@郭巧西:美国牛肉进口中国,撇开对农民收入影响不说,未来国产牛肉要便宜了。
@王开心会开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就没有好吃的牛肉?对进口牛肉兴奋成这样?牛肉貌似不是什么稀有的非得依赖进口的食材吧……难道外国除了月亮比较圆以外牛肉也比国内好吃那么多?
@陈鼎轰:美国牛肉品质不高,如果定价高于国内本地牛肉,那就是故意抬高自己的身价了。
@奶味儿的啾咪铁打的嘟:瞎花钱!您不如来趟内蒙,不仅有牛肉还能喝牛奶呢!哼!
@XXXXXXXAIXX:感觉在日本超市里,通常美国牛肉比本国牛肉便宜不少。进口的肉不一样么?
@猕猴桃的爸比:价格是新疆牛肉的2-6倍。我都不信比新疆牧场里的牛肉香多少!
@哎呦喂_201605: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TurkeyFriends:坐过飞机的牛肉就是不一样。
@Bboy土豆的:中国就是什么东西都出口最好的,国外都是把最好的留给国人自己吃。这么说大家能明白吗?
本文内容来源于时评作者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ce.cn(#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