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零点开启的瞬间,全世界上亿的人流在互联网上汇集。刚开场5分22秒,新的支付峰值诞生:25.6万笔/秒,比去年增长超1.1倍,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后台维护即便是交付给再6的技术团队,客服工作即便请来再多的客服美眉,仓库即便请再多的配货员,想必都要累趴,而且效率还不一定很高。
面对如此数据洪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阿里云CTO张建锋也依然波澜不惊。张建锋介绍,为应对这个世界级的难题,阿里巴巴混合部署了在线计算、离线计算以及公共云,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
张建锋透露,这个混合云能实现1小时内10万台服务器的快速扩容,支撑11日这一天,买、卖、付、送各环节在云上的顺利进行。双11后,又能快速归还资源到公共计算池,避免高峰期过后的闲置浪费。
阿里云还在全球6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筹备了1200+CDN节点和80TB+带宽储备,从容应对天猫、淘宝上图片、文字和视频内容的爆发式增长 。
此外,为了让人类可以专注更擅长的创新业务,那些可复制、结构化的工作今年移交给了机器智能。数据显示,这些智能机器人组成的“新物种”军团在技术运维、商品推荐、客服、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中更加善于应对复杂、庞大的体系。其中,机房机器人“天巡”自投入使用以来,每天在100亩大的数据中心醒来,作为运维人员的好搭档,在机房巡逻,监测温度、湿度,并将异常情况发送到控制室。目前,“天巡”接替了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
而人机联合战队中的另一位成员--AI调度官“达灵”的走马上任,更好的解放了工程师和分配计算资源。实习期间,达灵就打破多项人类工程师纪录:将数据中心资源分配率拉升到90%以上,部分业务节省一半服务器,2秒钟锁定异常机器。而通常对于最老练的工程师来说,从机器出现异常、被发现到处理完成也至少需要数分钟。
除了这些场景,阿里云ET人工智能还活跃在交通预测、法庭速记、气象预测等领域,能力包含但不限于视频图像识别、语音合成、交互、计算等。作为电商的阿里,赐予了消费者们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作为智能平台的阿里,通过阿里云的云计算和产业场景优势,赋予了整个科技圈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