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频道

调查:双11过半参与网购的大学生消费未超500元

作者:李师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11-17 08:41:58
分享

网购狂欢,你Hold住了吗?

“双11”,54.4%参与网购的大学生消费未超500元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全国8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48%的受访者在今年“双11”活动中参与网购。参与网购的学生中,54.42%的受访者消费未超过500元,76.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当下需要的,2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双11”期间的消费超过预期。

24.52%受访学生未参与“双11”

临近“双11”零点的时候,江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宿舍按照规定断了网。但这并没有影响张昕雨(化名)与室友们的网购热情。她们用手机刷着淘宝,等待心仪商品降价。

“(零点)刚开始时网络崩溃了,我过了好几分钟才开始买。”张昕雨说,她帮男朋友抢的一双运动鞋有前6分钟半价的活动,虽然最后没能抢到半价,但用了优惠券和红包后,实付款还是比较便宜的。

在此之前,张昕雨参加了“点亮火炬红包”“捉猫猫”“粉丝趴”“明星口令”等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抢了160多个红包,共计240元。“朋友把我拉进了一个群,很多人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活动链接,互相点。”张昕雨最后实际支付了300多元,给自己、家人、男朋友买了衣物、零食、护肤品和书。

张昕雨觉得,自己算是理性消费,买的都是当下需要用的,或者将来一定要用的东西。她也表示,有5个订单是为了把红包用完才买的,买的都是袜子、垃圾袋之类的小东西。

调查显示,在参与网购的学生中,54.42%的受访者购买金额在500元及以下,22.71%的学生购买金额在501元~1000元之间,购买金额超过5000元的学生占比仅2.84%。

在参与网购的受访学生中,认为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当下需要的”“未来可能需要的”和“没多大用处,仅仅因为‘双11’折扣”的占比分别是76.81%、19.72%、3.47%。

学生们买得最多的是衣服、鞋帽类(71.77%),其他依次是:护肤品、化妆品类(42.27%),生活用品类(39.43%),食品类(29.18%),手机、数码、电脑办公类(15.77%),图书音像类(12.46%),箱包类(9.62%),普通饰品类(6.31%),体育用品/运动健身器材类(3.31%),奢侈品类(1.74%)等。

“双11”的钱从哪里来?

在浙江大学读研一的邵三思(化名)同学说,今年“双11”他花了1200元左右,用的是本科时攒下的奖学金。

据调查显示,参与网购的受访学生中,74.29%的人选择的资金来源是父母提供,23.19%的人选择了奖助学金,26.18%的人选择自己兼职或工作赚钱。

“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而言,还是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去追‘双11’。我看到有人借钱去买IPhoneX,虽然有一些优惠,但还是要8000多元啊。没有这个消费力,还是不要买了。毕竟大学生没有可观稳定的经济收入。”邵三思说。

在受访的840名大学生中,有22人在网购时选择了临时贷款,约占总受访人数的2.62%,其中有17人次选择从生活费中省钱还贷,15人次选择做兼职赚钱还贷,6人次选择向父母要钱还贷,2人次选择用其他方式贷款。

36.43%的受访学生发现“双11”有猫儿腻

“又是秒杀又是抢优惠券,商家想着法儿促销,还不是想让我买买买吗?”在北京某高校读博士的刘鑫(化名)说,今年“双11”前,他花90多元给自己买了茶叶和速溶咖啡,都是正常购物。他抱怨“双11”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购物体验,比如快递积压问题,“平时在某电商平台买东西,一般第二天上午就能到,现在要下午才到,自提点的东西都堆到门外了。”

调查显示,有42.5%的受访学生担心“双11”快递太慢,39.4%的受访学生担心商品质量问题,35.6%的受访学生担心个人经济问题,10.71%的受访学生担心快递污染,还有22.86%的受访学生表示什么都不担心。

此外,38.33%的受访学生认为今年的“双11”活动有些优惠,但折扣力度不大。36.43%的受访学生认为“双11”有猫儿腻,发现“假打折”现象。

北京电影学院大三学生赵嵩(化名)表示,自己曾长期关注过两款商品的价格变化,一款是某海外代购的紫苏水,显示原价500元,“双11”促销价为290余元,但“双11”过后该产品只涨价10元。另外一款是某品牌神仙水,“双11”前后价格毫无变化。但是,他发现书籍音像制品在“双11”的降价幅度特别大,“一些出版社的画册都是打对折,电商平台上很多图书直接变成每本9.9元,这些都特别好”。记者李师荀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