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频道

上海自贸区放宽市场准入大门 政府甘当“店小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12-06 11:14:48
分享

中新社上海12月6日电 题:上海自贸区放宽市场准入大门 政府甘当“店小二”

中新社记者 许婧 周乾宪

喜好追赶时尚潮流的李姓女士并未像往年一样寻找海外代购,或是托出国的亲友捎回,而是等着“足不出沪,用最快的速度体验全球最新上市的化妆品!”

李小姐购物模式的转变,得益于今年3月起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的“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

从审批转为备案,进口化妆品进入中国的通关时间从4到6个月缩短至5个工作日,一大批化妆品得以与海外同步上市。

“我们推出新品的速度快赶不上自贸区改革创新的速度了”,上海欧莱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及宣传事务部总监余晓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其“非特”化妆品的准入备案,为产品的上市时间节约了至少三个月,一些彩妆的色号会在同一个季度进入中国市场。

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陈端明坦言,在试点新规出台之后,“其产品在中国上市速度提升数倍,意味着销售周期拉长和成本的下降”。

上海自贸区放宽市场准入大门 政府甘当“店小二”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教授认为,上述转变的背后,是监管模式的创新和改变,也是上海自贸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简政放权的新突破。

事实上,“证照分离”改革一直是上海自贸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先手棋”,是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组合拳”,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9万户,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36倍,其中新设外资企业9100多户,上海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区,新设企业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亦显示,中国“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从去年的第127位上升至今年的第93位。

“包括自贸区在内,浦东新区104项企业准入区权事项已全部实现‘全网通办、一次办成’,74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上海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站在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大厅内,用幻灯片(PPT)演示新区政府如何让办证从企业“跑路”推向数据“跑腿”。

蒋红军透露,明年1月,区级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将全部实现“综合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单窗通办”新型政务服务模式。

要让群众少跑腿,就要加强后台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因此制度和监管的创新背后必须有信息系统的支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金莎介绍,不久前,针对企业开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浦东新区“企业开业地图”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地图将对办理事项进行“一键导航”,浦东也将适时把企业开办类事项(包括登记注册事项、前置许可事项、“多证合一”事项等)整合纳入地图,逐步打造全链条的“企业开办(开业)地图”。

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意味着市场监管风险的增加。金莎说,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后,政府职能管理方式从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在“放得开”的同时也要“管得住”。

根据官方规划,到2020年,上海自贸区将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已做好准备,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

“政府要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正如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言,上海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管得更科学、更高效。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削足适履,要保持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帮助企业成长壮大。(完)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