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频道

专访张剑秋:伊利的企业标准让外国员工觉得苛刻

来源:新浪财经
2018-01-26 14:08:14
分享

瑞士当地时间1月25日消息,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今日在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接受新浪财经独家专访。张剑秋表示,在海外布局的过程中,伊利希望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他举例指,伊利在新西兰建厂,将中国标准尤其是伊利标准带入到了新西兰,这些标准远远高于当地,让外国员工觉得太苛刻。

他同时向新浪财经介绍,伊利目前从从研发生产到奶牛养殖均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从新产品的推出到奶牛的产奶量提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相信伊利的方案可以为全球乳企提供借鉴。

“这种全产业链信息化和智能化不断的升级,对于我们更好的实现发展,更好的去监管我们产品的相关质量,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更深度的融合,这也是大势所趋。”他说。(新浪财经王茜 发自 瑞士达沃斯)

实录如下:

从研发生产到奶牛养殖 伊利智能化无处不在

新浪财经:中国从市场工厂成为世界市场,您觉得未来消费领域将会呈什么样的趋势?我们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张剑秋:我们和(达沃斯)论坛的消费品组进行闭门会议上,大家都在关注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相关的变化。那么可以达成的相关共识是,中国市场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体验越来越升级。

这个过程中,对伊利来讲,始终就是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品质为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第二,就是持续创新,不断的去提升我们的服务;第三,就是前瞻洞察,不断的去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这个过程之中,作为伊利来讲,我们的实践可以说就是我们潘刚董事长所说的“伊利即品质”这个企业信条,这个企业信条是我们之于企业愿景上的最高信条,不断的去追求卓越,用为我们家人生产产品那样百分之百的用心,来为消费者提供百分之百安全和百分之百健康的相关的产品。

新浪财经:有哪些具体的方面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张剑秋:比如说我们有大数据的雷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线上线下可以留存很多消费者海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抓取、分析,我们就了解消费者需求在哪儿。这些大数据我们再反馈给我们的研发团队,针对消费者需求,然后去针对性为他们研发产品和相关的服务,

比如说我们的安慕希这款产品,就是由于我们通过大数据洞察,结合创新平台联动推出的,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喜爱,2017年前十个多月的时间里销售额就突破了100多个亿。作为我们企业来讲,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我们也在引导和推动全产业链的创新,打造智慧乳业,实现全链创新。

新浪财经:全链创新就是说全产业链数据的集合吗?

张剑秋:其实是分不同条块的,比如说在前端我们有种植、养殖这个环节,尤其在养殖环节,怎么样使奶牛能够更多的产好奶、产高品质牛奶,而且产奶量增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利用很多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相关管理,实现了发展。比如说我们有奶牛耳标的采集系统,也阿波罗的分类管理系统。

另外我们还有TMR精准饲喂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和打造,实现了我们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在我们运奶过程当中我们都有GPS跟踪、有签封系统,实现了我们原奶从牧场到工厂的无缝对接、全程监控。

在生产环节就更多了,在我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垛剁、包装等等相关的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使我们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产品。在终端,在物流过程当中我们低温产品都有温控仪,还有追溯系统。

所以说这种全产业链信息化和智能化不断的升级,对于我们更好的实现发展,更好的去监管我们产品的相关质量,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更深度的融合,这也是大势所趋。

伊利的企业标准让外国员工觉得苛刻

新浪财经:伊利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的乳业企业之一,近年来在中企走出国门的进程中,一些政策背景或者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您觉得从伊利来讲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可以分享?未来我们怎么再去布局这块?

张剑秋: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对伊利来讲,我们是行业内比较率先走国际化之路的企业之一,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实践,我想伊利主要是抓住了这么两个关键词,一个叫“整合”,第二就叫“输出”。

所谓的整合,就是我们在整合两个方面的资源,我们潘刚董事长有一句话,就是用世界最好的资源来服务中国的消费者,那么一方面,我们在整合自然资源,我们在新西兰投资的30亿,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就是我们能够利用很好的相关的资源,然后生产出相关的产品,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第二个整合,我们就是在整合智慧资源。比如说伊利在荷兰,我们建设了欧洲研发中心,在美国,我们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

这些创新平台的搭建,就是解决我们伊利当下甚至更长时间的创新相关的问题,那么这个创新来讲,我想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它不仅仅有一些什么奶牛养殖、食品安全,还包罗万象,我们其中还和新西兰的林肯大学进行母乳相关方面的研究,我想再加上我们国内创新平台、国内外创新的联动,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企业的创新发展,这是第一个,叫整合。

第二个,叫输出。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实践,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在不断的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相关的声音,比如说,我们在输出中国方案的过程当中,我们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去抓取排查消费者相关的需求,推出产品,这些东西也为国外的乳企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借鉴得意义。我想对于全世界来说,中国这么大的消费人群所提供的海量数据,可以说为全球乳业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

新浪财经:这块数据可以作为一个生意吗?

张剑秋:比如说我们在自身洞察消费者所需过程当中,在预判、在抓取这些数据去反馈给我们的研发团队去推出新产品过程当中,也对国外的乳企是一种借鉴,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输出中国方案。

第二个输出,我想叫输出中国标准。这几年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中国的标准在有些标准上可以说在比肩欧盟,甚至在有些标准的项目上要超过欧盟,我们在新西兰建厂的过程当中深刻有体会,我们把所有的相关的中国标准,尤其是伊利标准带入到了新西兰,我们这些标准远远高于新西兰。

新浪财经:我们自己的企业标准,还是说我们的国标?

张剑秋:我们的企业标准,远远高于新西兰,新西兰相关的一些管理人员和相关的一些员工在执行伊利的标准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太苛刻。我们相关的团队还得带到新西兰,还得给他们进行讲解,然后让他们去学习,他们才能使我们这个工厂开工。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不断的在输出中国方案和输出中国标准,能够更好的去彰显中国乳业在全球这个乳业舞台上的这种影响力、话语权以及更好的去彰显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