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自身缺乏造血能力,无效、低效占用金融资源
控杠杆,还得牵住“牛鼻子”(热点聚焦·发力高质量⑤)
本报记者 王 观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处置“僵尸企业”,事关控杠杆、去产能进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目前处置进展到了哪一步?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破中见立”?本报记者近日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
资料来源:国资委
制图:蔡华伟
处置“僵尸企业”没有绝对的好办法,要依据具体情况,“一企一策”、对症下药
“其实这家企业发展前景挺好的,产品也供不应求,就是管理有问题,经营不善,利润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这才遇到了困境。”江苏泰州市金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明亮告诉记者,他“接手”泰州艾德铝制品有限公司时,艾德正是别人眼中的“僵尸企业”。
艾德公司创办于2010年,是一家铝制品制造、加工、销售企业,主要产品为铝锭,总投资约1个亿,年产值能达到1亿元左右。但由于该企业业主自有资金不足,投资大部分都是靠借款,其中涉及的银行就有7家,涉及金额达6300万元,单纯靠铝锭生产销售产生的利润,不够支付每年不停增加的债务利息,出现连年亏损。
“艾德也想过办法自救,转型做汽车配件生产制造,但销售规模一直做不上来,企业难以为继,逐步变为一家只能靠银行借款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马明亮说,一旦哪家银行停放贷款,艾德肯定就撑不住了,一度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怎样才能活下去?作为艾德在江苏兴化农商行的担保人,马明亮所在的金马公司与兴化市正大特钢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商量,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经过调研,马明亮和兴化农商行认为,艾德的产品有发展前景,只要加强内部管理、避免之前的债务纠纷,仍然有很大的盘活可能,于是决定对其进行资产重组。
重组后,金马公司和正大公司担任主要股东,负责企业的生产销售,并继续承担艾德公司在兴化农商行的贷款,原业主退出企业管理。其中,金马公司负责企业生产,正大公司负责企业财务,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同时,为更好地盘活企业,兴化农商行同意增加贷款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截至2017年底,除原有贷款1500万元之外,该行累计新增贷款2000万元用于艾德生产,助企业渡过难关。2017年12月,艾德实现销售500万元左右,利润40万元左右,逐步扭转了亏损局面。
“艾德公司获得新生并逐步化解处置原有债务纠纷,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如果没有兴化农商行的不离不弃,艾德肯定缓不过来。”马明亮说。
与艾德公司不同,江苏锦明不锈钢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通过“自救”成功转型的企业。锦明公司设立时,填补了兴化戴南周边地区无镍铁生产线的空白,后来,戴南地区又上了几个同类项目。2013年,受全球及国内需求量影响,锦明公司产品需求量和净利润同比下降,利润空间挤压,盈利能力下降,资金周转放慢,产能出现过剩,加上2014年后原料进口国印尼限制出口红土原矿,部分银行又压贷抽贷,公司生产经营更加艰难。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末的35.99%上升到2015年停产前的60%。
“如果还是干高耗能、高污染的事,肯定没出路,得找到一条适合企业长久走下去的道。”锦明公司负责人马吉说。
在银行支持下,锦明公司成功转型成一家当地的固废处置公司,由污染方变成了污染处置方,不仅企业得以生存,贷款风险得到化解,还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处置‘僵尸企业’没有绝对的好招,还是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企一策’、对症下药。”兴化农商行戴南支行行长陈余斌认为,在处置过程中,应把握好各家“僵尸企业”形成的真正原因,区别对待各类企业。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坚决进行市场化处置;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先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组织相关部门,帮一把、扶一把,满足企业的合理需求,引导企业走上正轨。
处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必“谈破色变”,但也不能“一破了之”
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温州唯一的一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因过度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2014年1月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经核查,中城建设账面资产总额15.93亿元,预计可供清偿的资产仅为1.47亿元,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股东购房款等共计10多亿元基本无法回收;负债总额14.58亿元,其中确认债权为17.1亿元,实际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
“由于中城建设债务关系复杂,尚有大量在建工程业务,若进行破产清算,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部分将不复存在,处理在建工程时还会付出巨大成本。”温州金融办主任顾威说。
企业不再“谈破色变”,但也不能“一破了之”。
为了解决中城建设遇到的困难,温州创新性地提出“分离式处置,清算式重整”思路,简单地说,就是把资不抵债部分剥离出去,把核心优势资产留下来,新账、旧账分开。
顾威介绍,中城建设虽已资不抵债,但其无形资产、经营规模、品牌效应仍有较大价值,管理人将中城建设全部股权、未履行完合同作为主要标的资产进行转让,公开透明引入战略投资人,以此来实现中城建设最大价值,提高偿债率。将重整与清算有机结合,在重整计划中包含清理内容,剥离不良资产债务,避免了情况继续恶化。“将好的资产留存处置,不良资产债务剥离,实现了债权人、债务人的利益最大化。”
破产不是处置“僵尸企业”的目的,关键是如何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企业展现应有的活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产业分析师汪伟认为,通过妥善处理“僵尸企业”的债务和资产问题,阻断各类金融资源向“僵尸企业”的新增无效投放,有望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解决好“僵尸企业”无效、低效占用金融资源问题。
“僵尸企业”处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处置对象复杂、政策支持不足、税费负担过重、破产启动困难等,都是可能遇到的难题。
温州建立了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将市企业破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市处置办进行整合,由法院和处置办共同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现已召开三次会议,解决了企业在司法破产中涉及税收、信用修复、刑民交叉、企业参与招投标、管理人履职等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主任李世刚认为,目前“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明晰完善,导致企业存在观望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体现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相关的地方政策和金融机构也同样在等待国家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出台。今后,该完善的政策要完善,该废止的规定要废止,该放宽的限制要放宽,更好地促进“僵尸企业”处置。
重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腾笼换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我们不是‘僵尸企业’。”采访中,有不少企业疑惑自己为何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大家对‘僵尸企业’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有人把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画上了等号。”东部沿海某省一家炼钢企业负责人钟鸣说,“谈钢色变”依然存在,与“钢”有关的企业似乎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僵尸企业”,钢铁、炼钢、不锈钢……只要带有“钢”字,似乎就被列入了黑名单。
钟鸣告诉记者,在这些行业,企业遇到不抽贷、不断贷是幸运的,但如果银行把贷款的口子彻底封了,不仅大企业受不了,中小企业可能直接就面临破产倒闭。“前些年,企业间互相担保情况较多,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后,原本是前景很好的其它企业可能也因此受到牵连,真是有苦说不出。”
“有的企业产品其实市场销路很好,但因为资金链断裂,银行也没有新增资金支持,想转型更难,只能是勉强活着,死也死不了。”钟鸣认为,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本就是两个概念,不能一刀切、不能都避而远之。
什么是“僵尸企业”?汪伟认为,理论上,一般是指自身缺乏造血能力、无望恢复生机、依靠政府补贴或贷款人支持而免于倒闭的企业,但在实际操作评估中如何界定一家企业是不是“僵尸企业”则很复杂。
“判定哪些企业是‘僵尸企业’,无论从资产负债率、清偿能力,还是从停产半年、连年亏损等指标看,都存在一定问题。以钢铁行业为例,如果以年产量多少为标准,判断是否为该关停或整合的小作坊,那么在贵州这样的地区,由于地域特点,大部分厂子规模并不大、产量也很少,难道全都因此列入关停范围?”李世刚说,企业发展原本就是动态的过程,可能当下存在资金问题,过一段时间又能通过自身能力消化掉。工作的重心不应在认定谁是“僵尸企业”,而是怎么去解决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汪伟认为,对企业而言,这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作用;对金融机构而言,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融资信用风险;对政府部门而言,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培育企业生机活力。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些改革阵痛,但从中长期来看,将促进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有效提升。
“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腾笼换鸟’的过程。”顾威认为,应当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的“牛鼻子”,摸清底数、政策支持、大力推动。下一步,应继续坚持“一企一策”、对症下药,改造提升一批、盘活重组一批、坚决退出一批,最大限度提升“僵尸企业”处置效率和效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