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周锐 王庆凯)长江商学院日前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指出,中国产业经济在2017年持续L型走势,稳中向好,但原材料和成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产业恢复的不利,应予以关注。
长江商学院科技创新与创业副院长、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判断,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矛盾开始缓解,基本面整体得到提升。
据介绍,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数据来源于对约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的季度调查。样本是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2000万人民币)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随机抽样产生的。
报告指出,继2017年第三季度产业经济轻微改善后,第四季度呈明显的温和扩张态势:一是生产量明显扩张。基于不同规模企业生产量的变动幅度发现生产量的绝对规模与上季度相比也呈扩张态势;二是企业毛利率有所改善,毛利率大于15%的企业占比由上季度的31%升至本季度的35%。
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单位成本持续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涨势,单位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达到43%。
报告还对2017年全年中国产业经济进行了回顾。报告认为,产业经济在2017年保持L型态势,稳中向好。反映工业生产规模的生产量和用电量在前三季度基本上持平,第四季度则出现普遍而明显的温和扩张。
报告显示,地产、出口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似外界报道的重要。因此,四季度的向好更多反映了工业企业整体基本面的提升,有望持续。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虽有提升,进行了扩张型投资的企业占比由上半年的1-2%升至四季度的5%,但仍相当疲软。
调查显示,企业对未来3-5年的预期有较大幅反弹,82%的持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感到不乐观的企业主要担心订单不足、产能过剩。此外,环保问题跃升为第二大担忧,企业为此感到担忧的达到29%,大幅高于2016年的4%。但过去两年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开始缓解,将此列为悲观原因的企业在2017年占比为20%,远低于2015年的69%。
此外,多数企业认为,中国商业环境对企业运营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保障,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报告认为,2017年前3季度生产规模保持平稳,而四季度则出现广泛而明显的向好迹象,尤其是民营企业首次扩张。同时,企业对于未来3-5年的预期也有较大幅反弹。
但报告也指出,产能过剩的覆盖面和严重程度仍然较高,投资疲软,整体景气水平尚未进入扩张状态。(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