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频道

“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开幕式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23 10:07:47
分享

熊猫文化,世界共享。2018年8月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单位承办的“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其开幕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司长杨超先生作为主持嘉宾主持了此次开幕式,并发布“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首日封”,拉开“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的序幕,也将整个开幕式的氛围掀至第一个高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奥地利大使等为开幕式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副局长李春良宣布“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活动正式开幕,并邀请主办单位相关领导及重要嘉宾共同为活动揭幕。

开幕式开场播放了《我是中国大熊猫》宣传片,以大熊猫的第一视角,讲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国际交流以及未来的发展,在展示大熊猫可爱友善形象的同时,也让大众看到了中国大熊猫文化从古至今在对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司长杨超作为主持嘉宾,也对整个“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进行了介绍:“活动旨在进一步研究探讨关于大熊猫的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等世界性课题,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持人与世界共生共存的理念,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在新时代赋予大熊猫文化新的精神内涵,共同推动大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据悉,“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以“熊猫文化,世界共享”为主题,其主体活动将于8月21-26日在北京举行,后续主要活动将陆续在四川、纽约、伦敦等地开展,活动也将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熊猫文化科研成果,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

为更好地向世界解读、诠释熊猫文化,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标志性的国际品牌形象,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中心同发起了“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全球招募”并在开幕式上签订了《中国大熊猫文化对外推广合作协议》。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主题展”“大熊猫文化艺术展”“大熊猫文化彩灯展”“熊猫中国•四川主题日”“熊猫中国•陕西主题日”“熊猫中国•甘肃主题日”等主题展览。

相关背景资料:

一、为生态撑开保护伞“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与“世界共享•熊猫文化”

长期以来,国家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一直都非常的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等党中央领导同志也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大熊猫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动大熊猫保护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熊猫保护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成效显著。最新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数量已达1864只,全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地方自然保护为补充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中,使大熊猫的濒危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4月28日,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2700米的邓山保护站,专家们对中国大熊猫“祥祥”进行了野外放归,这次的放归在人类对大熊猫的保护史上,可谓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也以此为契机,发布了“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首日封”,将整个开幕式氛围掀至高潮。

事实上,对大熊猫的保护就像是为世界撑开了一把生态的保护伞。资料显示,大熊猫的家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保护了大熊猫的家园,就等于保护了生活在大熊猫栖息地上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是对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和生态区域的保护,更是对十九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落地执行。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大熊猫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出席了比利时和德国两家动物园的大熊猫馆开馆仪式,大熊猫国际合作交流拉近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成为承载中国与各国人民友好情谊的新使者,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将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二、以熊猫为文化创新的“源点”展现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和美国、日本、奥地利、泰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比利时、韩国、荷兰、印度尼西亚、芬兰、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等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科研合作。目前在海外参与国际合作的大熊猫总数已达56只,大熊猫在国外繁育存活大熊猫幼仔46只,随着大熊猫“暖暖”的回国,海归大熊猫种群已增至31只,为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物种保护和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创新文化的传承方式,如何让中华的文化走出国门,在全世界扩散并站稳脚跟,一直是中国的文化工作者一直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可以说,“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给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并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文化直输的形式,以“熊猫”为载体对文化进行了独到的诠释与解读,打开了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可以看到,8月21日至26日期间,“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主题展将以“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主题展”“大熊猫文化艺术展”“大熊猫文化彩灯展”为类型,围绕“大熊猫生态历史文化”“大熊猫保护研究文化”“大熊猫国际交流文化”和“大熊猫公益关爱文化”等四个方面取得的保护研究成果,倡导“爱熊猫、爱自然、爱生活”,通过图片、影视、VR虚拟现实、塑化标本、科研展品、艺术作品和中华彩灯等载体,多层面多角度讲述熊猫故事,传播熊猫文化,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此期间,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系列主题日活动也将同步展开,如“熊猫中国•四川主题日”活动,包括“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和“熊猫中国•四川之夜”活动。组织展演与大熊猫相关的富有各自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创意产品及美食等内容。另外,“熊猫中国•陕西主题日”活动、“熊猫中国•甘肃主题日”活动也将举行。

不仅如此,“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还将在11月至12月期间,走进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举办“大熊猫一带一路国家行”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大熊猫文化和巴蜀文化魅力。后续,主办方还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的指导下,在之后的两年开展“熊猫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 举办“熊猫文化走进联合国宣传活动”,向与会的190多个国家驻联合国使团及嘉宾传递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同时,举办“熊猫文化走进国际校园”活动,在海外校园向学生推广大熊猫保护知识和公益理念,以保护大熊猫为媒,展现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担当,更广泛地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传承往往要与创新并重,有一句话叫“创新是对传承最大的尊重”,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传承更具魅力,更加容易的被大众接受。“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在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下,以“熊猫”为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创新,赋予了中华文化全新的魅力。与此同时,还将熊猫文化、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形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在全球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从国家层面对“熊猫文化”进行了解读和定义,推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熊猫品牌形象。活动将通过五洲传播中心启动“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设计”全球招募计划,还将联合国际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广泛发布和全程追踪报道。招募将从2018年10月一直持续到明年年初;通过海选决出50强,直至线下的决赛层层角逐,最终我们将选出核心团队,来创作属于中国的国际大熊猫文化形象。设计作品并在2019年亮相海外,进行全球推广和公布。以不同的视角阐释大熊猫文化, 通过本次招募推出的“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将覆盖游戏、动漫、文学、电影、电视剧、网剧、综艺节目、周边衍生、快消品、音乐、主题公园、青少年培训、旅游、科普教育等相关领域,更好的立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