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非洲,诠释中国企业的责任和情怀

作者:曹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03 16:42:37

中国日报网9月3日电(曹静)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中国和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在非洲快速发展。8年间,中国企业在积极开拓非洲市场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经验为非洲国家“输血”,致力于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其构建自我发展的经济生态系统。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召开之际,阿里巴巴集团eWTP项目负责人宋君涛在北京阿里中心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该集团在非洲的业务发展情况,展现了中国现代企业在非洲所担负的企业责任和情怀。

用“和”文化帮助非洲国家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和”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倡导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国际观。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他们也抱着同样的心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宋君涛在采访时引用了这句中国古语,“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外国投资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留下了环境污染等后遗症,还要背负贸易逆差、产能过剩的骂名;在反思的同时,阿里如今要走出去到非洲和其他国家投资,就要重视当地人的看法,我们不想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也不要对别人做。”

凭借这一信念,阿里巴巴在非洲的业务发展是立足于长远,立足于战略。

“如果你只想赚钱那就不要去非洲,如果你只想自己赚钱也不要去非洲,如果想短期赚钱就更不要去非洲。在整个非洲业务拓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点,就是长远和战略,互利和共赢,可持续发展。”宋君涛表示。

中国企业的责任和情怀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既着眼于全球,更强调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阿里在非洲的其中一个重点项目,就是将技术和发展经验共享给非洲国家的企业和青年人。宋君涛表示,阿里希望能够把已经储备的数字经济技术与海外的合作伙伴共享。他认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应该是一个普惠的时代,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或弱势群体的一次机遇;如果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不能做到普惠,那么贸易和金融也不可能普惠。

“不仅是阿里巴巴,我也关注到很多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时,大家都不自觉地在践行这种长期、普惠、合作共赢的战略。”宋君涛说。

同时,在推广非洲产品方面,宋君涛强调称,阿里巴巴不是为了占领非洲市场、掠夺当地资源,而是为了给当地企业搭建一个通往全球市场的平台和通路。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送人一条鱼,不如教授捕鱼的方法。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拓展当地业务的同时,也在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人才系统。

就阿里巴巴而言,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在非洲发起了三个人才培养项目:互联网创业者计划、非洲青年创业基金和全球电商人才计划,为非洲当地企业提供资、技术和人才培训支持。

宋君涛表示,阿里在非洲做了很多培训,分享了很多技术和经验,但并不惧怕非洲出现本土的“阿里巴巴” ,因为非洲电子商务环境改善,反而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互联网数字经济业务。阿里巴巴进行技术共享,也源自自身的自信,垄断或屏蔽不能长久,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合作论坛正在北京召开,有50多个国家派出首脑级代表团参加峰会,将见证中非友谊进一步深化,而在非中国企业,也将像阿里巴巴一样秉承着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与非洲企业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