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家客厅]分会场首场活动[大城大家]主题论坛在北京大栅栏施家胡同21号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国际大都市的老城空间更新策略以及产业活化策略这个主题,就在保留老城风貌的同时,如何进行人口及产业疏解、提升老城生活品质、激发老城产业活力、在保护和发展中找到新的双赢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政府、企业、院校及老字号代表、首都媒体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主题论坛。论坛的举办也宣告了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家客厅]分会场活动正式启动。
据“大家客厅”项目发起人,清华同衡建筑分院副院长刘智斌介绍,大栅栏自1420年(明朝永乐十八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现在的大栅栏除了狭义上代表北京市前门南边的商业街外,还包括由煤西片区和煤东片区组成的北京特色胡同片区。[大家客厅]坐落于大栅栏施家胡同21号院,是清华同衡又一个“设计+运营”的落地实践,作为大栅栏城市会客厅,得到了政府及多方的支持和关注。施家胡同作为老北京“第一条有柏油马路的胡同”,这里曾经是北京金融街,有二十余所银号,堪称现代银行的前身。未来,[大家客厅]定位为大栅栏的交流平台,既引入社区规划专家学者、设计师、艺术家来此交流互动,同时挖掘在地的企业家、手工艺人等进行艺术展览、口述历史。不但定期举办论坛和学术讨论会、也开展线下社区共建小活动、展览等,服务于在地企业及居民。今年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家客厅]分会场包括[大城大家]主题论坛和经年之美——施家胡同城市更新展两个板块。其中施家胡同城市更新展板块融合了三个主题展览,“煤东片区的现今成果”展、施家胡同“银号一条街”体验展和施家胡同21号前世今生——三聚源银号展,大栅栏林立至今的百年老号,过往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将在这里艺术呈现。通过论坛和展览的方式,为[大家客厅]重建后的首度亮相注入新的元素。
作为[大家客厅]分会场重头活动,[大城大家]主题论坛由清华同衡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主持,论坛分上下半场,上半场邀请了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李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马良伟就《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空间与产业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精细化治理》《老城整体的保护规划的一些问题》三个主题做了主旨演讲。三位专家还针对旧城改造过程中产业、宜居和环境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一致认为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旧城改造应该是一个活态改造的过程。论坛下半场是案例分享环节,施家胡同21号院改造主持人、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院宋晔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和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中心副主任刘岩等专家就“关注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第三条路径的探索”和“遗产地城市更新的DIBO实践”进行了分享。案例分享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些案例为今后旧城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参会专家还针对空间产业策略和历史名城保护与胡同微更新如何做好社区共建进行了讨论和对话,提出了诸多提升老城空间利用和产业活化的核心理念,对[大家客厅]重建后的首度亮相和煤东示范区城市设计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悉,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家客厅]分会场由北京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城华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获得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产业发展促进局、中共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工委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大力支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