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谈这四十年】汪力成:“企业和国家一道,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飞速变化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1-23 11:07:13

中国日报网11月1日电(记者 曹原青)“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过去和现在,就像是梦中的两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和国家都在这些年间经历了飞速的变化和发展。“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近日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说。

【企业家谈这四十年】汪力成:“企业和国家一道,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飞速变化发展”

在困苦中求生存

改革开放风风雨雨的四十年,华立集团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特别记忆。华立集团创立于1970年,最初的公司雏形只是几个制造雨伞、扫帚和竹器的小作坊,到今天,华立集团已经是一个主要投身于发展医药、仪表及电力自动化、生物质燃料、新材料、国际电力工程及贸易、海外资源型农业等产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形成与昆明制药、武汉健民、华立仪表、华正新材、华立国际等五大产业公司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华立位列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华立能走到今天,我们做了许多尝试,做过很多行业。改革开放为华立的发展提供了伟大的契机。”汪力成感叹。

在谈到这些年来,最令他刻苦铭心的时刻时,汪力成说道“我们一路走来,几次都是要死要活的。一念之差或者一步之差,这个企业可能就没了,那这个时候往往是要让你掉眼泪的。所以成功它不是这么容易的,它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辛苦和失败来堆积起来的。”

创业的艰辛,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我们只能看到,他在回顾过去感慨的一刻时,眼睛里的动容。在汪力成的心里或许有太多太多酸甜苦辣的故事,不足为外人道也。也正是基于此,他表示,像我们这一代人是时代造就的一代人,我们非常清楚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离不开政策,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我们那个时候都不是科班出身,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在实践中不断犯错误,才慢慢提升起来的,当我变得比较成熟的时候,我的年龄也大了。而现在的创业者,他们从一开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多案例供他们来比较。所以我们最近也是着力去帮助那些年轻的创业者,我们愿意把我们一路走来的所想所得,走过的弯路获得的经验分享给下一代年轻人。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

在变革中求发展

“变”这个字一直紧扣华立集团的发展。这些年来,他们不断的在积极进行改变和转型,顺应时代的发展。其中,华立经历了四次大得变革。从70年代初,手工作坊式的竹器雨具厂,到80年代,开始做仪表做电表。后来慢慢的,人们对于电的需求逐渐扩大。90年代,华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电工仪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从2000年以后,企业的主力转到了制药业。汪力成向我们介绍说,我们花了15年的时间,把中国人发明的被全世界所公认的青蒿素药产业化了。

近日,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而荣获诺贝尔奖,引发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作为全球唯一掌握青蒿素全产业链、全球70%的青蒿素药品都来自于它的青蒿素生产企业,华立集团生产的抗疟药在非洲可谓家喻户晓。

汪力成说,“即便华立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每年销售额也就是两三亿元,从集团的角度看,利润贡献很低,但是哪怕它不赚钱,我们也要做。因为这是能代表中国发明的药,也是最能体现救死扶伤精神的药。我们深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一个大环境,我们根本不可能去做,也不可能去完成这样一种事情。

在前进中看未来

循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轨迹,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人们就会发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浪潮也逐渐从大型央企、民企逐步扩展到新兴领域。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汪力成表示,华立集团未来要实施“技术领先、资本经营、全球配置”三大战略。即积极相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不断优化创新模式,以形成“三大三小”境外工业园区开发板块,聚焦为中国制造业抱团走出去打造全方位生态化服务平台。接下来,华立集团将在全球各地,打造几个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的服务型平台。这些特色工业园的建立,不但可以助力更多企业全方位、便捷化的走出去,而且对于中国企业立足世界舞台提供了有力的支点。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

48年来,华立集团的发展史就像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微缩版的变迁史。华立集团从一家小作坊开始,走出小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面前。

“我们的企业到今天大了,接下来我们要强。即使强了,我们仍然要做那些对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益的事情,我们要回报给全人类,而不是盯着家门口的这点事。”汪力成坚定地说。

(编辑:李海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