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消费 您的选择将更多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将近,年味渐浓。在一年又一年的更迭中,我们的消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9春节消费 您的选择将更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1-17 14:5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7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月17日电 (曹原青)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将近,年味渐浓。在一年又一年的更迭中,我们的消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的春节消费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升级。人们在消费上的选择更重品质,重健康,重品味。绿色食品、名品时尚、视听盛宴、休闲观光……我们的消费正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元化。

旅游过大年消费更重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旅游过大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国内几大在线旅游平台(OTA)数据显示,预测2019年春节将超过4亿人次出游,出境游人次约达到700万。届时,中国游客将遍布海内外的热门目的地,欢度中国年,全球各国也将迎来“中国春节时间”。

综合携程、途牛、驴妈妈等OTA平台预订大数据,南下避寒,北上赏雪成为热点。预计2019年春节最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前10名国家分别是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意大利。而国内游热度明显超过去年同期,预计增速将比出境游更快。从目的地看,海南火爆程度不减,北京、广州、上海等反向春运目的地依然很热门。此外,“一桥一铁”(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两个超级工程给香港旅游带来巨大动能,预计春节期间内地赴港游客将持续增长。从出游人群来看,家庭客群成为春节出游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今年春节,百姓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在吃住行游等方面追求品质与个性化。5钻纯玩团、私家团、精致小团、定制游、主题游等一系列升级型新产品成为“网红”。

购物过大年消费更重健康

春节购置年货总少不了“买买买”,今年春节假期电商因实施“不打烊”策略,春节购物消费由此有了更多新气象。国家邮政局表示,邮政、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等主要寄递企业尚未公布春节期间具体服务安排,但均表示不会停运。且在12月28日,国家邮政局就发布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统筹做好节日期间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行业安全平稳运行。

快递的便捷其实也在悄悄的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前过年家家户户总要准备一些腊肉、香肠。现在人们更愿意购买新鲜的时令瓜果蔬菜。1月14日上午,满载春运生鲜年货的首趟冷藏集装箱班列到达北京铁路局大红门站,装卸车将集装箱从列车上搬运到卡车上,发往北京各地市场。冷藏集装箱班列开行于2013年12月11日,是我国首条南菜北运铁路果蔬绿色通道。班列开行以来,运输品类逐渐丰富,除了各地特色的水果蔬菜外,还逐步增添了冷冻海产品。这些产品在广西南宁集结,乘班列运输走60小时抵京。到达后,再采用汽运快速接驳配送,全程72小时将生鲜产品从广西运至京津冀市场。

据统计,5年来广西至北京冷藏集装箱班列共计开行146列,运输生鲜货物2175箱。2018年一年间,广西已向北京运送3.5万吨生鲜产品,果蔬食品搭乘冷链专列源源不断走进北京菜市场。

文化过大年消费更重品味

春节观影成为人们过节的新年俗,从1月10日开始,春节档大战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年第一大档,春节档早已成为各大电影公司的必争之地。目前已经有10部重点影片定档2月5日大年初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的票房数据惊人,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春节档7天累计票房高达63.66亿元,同比2017年大涨68%,大大超过了2017春节档7天37.8亿元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据16日最新票房数据,2月5日(大年初一)春节档首日的预售票房已经突破1亿元。今年的成绩具体几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流量消费来势汹汹。微信拜年、网络红包等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春节特色服务已成为春节娱乐的主流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发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移动数据流量消费爆发式增长。传统的短彩信和电话拜年方式降幅明显。

居民的文化活动在不断的创新丰富。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春节逛庙会已经成为拉动春节文化消费的新支点。全国各地在春节期间都会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安排。故宫首次推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刷新了两项故宫博物院展览历史纪录,可称为建院以来提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各省各地也将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庆祝新年。很多省份的博物馆在过年期间推出大型展览活动,相信春节逛博物馆也是一个好去处!

春节的消费习惯体现出消费升级的澎湃动能,人们在吃喝玩乐中品尝“年味”,尽享团圆。开启来年的新篇章!

(编辑:曹原青 李海鹏)

 

(曹原青)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