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断舍离”换来高质量发展 北京有这把“金钥匙”

简介:目前,海淀区已经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人均GDP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透过一组组数据,北京市海淀区高质量发展的轮廓日趋清晰。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介绍,2018年,海淀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79.5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同期增速0.4个百分点,高于北京全市1.1个百分点。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断舍离”换来高质量发展 北京有这把“金钥匙”

来源:网络
2019-03-26 09: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拥有仅次于硅谷的40家独角兽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这是北京市海淀区在科技创新领域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从2014年到2018年,北京共腾退236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创新高地,从此前的高速发展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北京选择了一条不断“做减法”的路径,这背后的底气源自何处?一言以蔽之,离不开“创新”二字。

拼速度,一个区每天诞生50家创新企业

伴随着一声“你好”,机器人小新走进记者们的视线。这台由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第四范式研发的机器人,可帮患者实现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预测与管理。患者只需按照程序提示,依次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过往病史等资料,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这台机器人就可预测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值。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一系列机器人已在上海瑞金医院投入使用,准确率被证明甚至高于普通临床医生。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内,一名科技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其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一款人脸识别设备。这款硬件设备可以让支付过程更加安全便利,已经成为众多新零售门店中的标配。

而在海淀区另外一家医疗机器人生产企业,工作人员操控手术机器人手臂进行手术演示,这款手术机器人让患者的出血量大为减少,操作失误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在北京海淀,像这样的创新企业平均每天都会诞生50家。2018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79.5亿元,地均产出15亿元/平方公里,是北京全市平均水平的8倍,人均GDP超过2.8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海淀区区长戴彬彬看来,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据他介绍,2018年,海淀区研发投入强度(全社会R&D经费/地区生产总值)为9.8%,是全国的4.6倍,高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核心区,海淀区经过40年的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18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79.5亿元,领跑北京,创新引领、服务主导的高精尖特征显著。

拼技术,高精尖产业舍我其谁

人类颈椎椎弓根通道极小,解剖结构复杂,周围密布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是脊柱外科手术的禁区。2015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教授使用一台由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某入驻企业研发的脊柱手术机器人,为一位患者成功完成了上颈椎畸形矫正这一脊柱外科领域最为复杂的手术,这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水平超越了国际同行。

突出大信息与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发挥科技服务业支撑作用,抢占智能设备、新材料、能源环保产业高价值环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人脸识别等应用领域的纵深发展,这是以海淀区为代表的北京科创高地正在布局的一盘大棋。

中关村前沿科技创新中心外观。(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在占地20万平方米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内,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近20%。在项目落地方面,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介绍,北京正加速推进奔驰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改造(亦庄)、燕东八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高精尖项目实施,加快培育千亿级航母企业,加速奔驰新能源汽车(顺义)、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二期等42个制造业项目实现落地,同仁堂大兴生产基地、八亿时空液晶材料等24个制造业项目竣工。

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新经济占GDP比重达3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电子信息和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和16.2%。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毛东军告诉记者,除上述项目外,北京市还在筹划并推进建设集自动驾驶底层技术、5G示范、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和产业的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建设。

拼投入,政策资金“组合拳”打出创新实效

梧桐引凤,产业集聚。出台“海淀创新发展十六条”,与海淀“科技金融15条”、“营商环境优化49条”形成强大政策合力,推出贯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等多维度的优化政策措施;在财政资金紧张的同时,用好23.7亿元专项资金,让创新主体受益,在上市公司遭遇融资质押危机的时刻,率先在全国推出100亿规模企业纾困基金,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这是北京市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打出的“组合拳”。

3月25日,在“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科技创新情况。(央广网记者 孙冰洁 摄)

作为北京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林克庆介绍:北京正在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通过落实财政、土地、人才支持政策,推动土地弹性年期出让,实施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新政,为2300多名人才办理引进落户手续。

2018年,北京市倡导的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税优惠试点政策建议,获批向全国推广,科研机构和高校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与此同时,林克庆表示,北京市还在精心谋划各区主导产业和重点培育产业方向,引导各区、各园区聚焦主业、差异化发展。以科技金融布局为例,北京市金融机构总数超过3300家,从支持阶段、产业领域等维度完善创新基金系,形成600亿规模“创新基金系”。以资本、人才等为代表的创新“生态雨林”系统持续优化,创新合伙人关系也富有活力。

林克庆告诉记者,接下来,北京市还将全面梳理资源,筹划在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挥创新源头作用的同时延展价值链,在中关村科技园内落地腾盛博药、国际医用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让北京争当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