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两次下调 出境购物网上海淘省钱了

对于一些火爆产品,赶在税率下调前的24小时,卖家就已打出“税率调整价格下降”的宣传广告。

半年两次下调 出境购物网上海淘省钱了

来源: 解放日报
2019-04-10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扩大和刺激进口再添利好: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和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税率下调行邮税

半年两次下调,出境购物网上海淘省钱了

继今年4月1日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下调之后,我国扩大和刺激进口再添利好。

从昨(4月9日)天起,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和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税率正式下调。其中,对书报、食品、家具、药品等,税率由原先的15%降至13%;对运动用品、纺织品、电器等,税率由原先的25%降为20%。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在半年之内第二次下调个人行邮税。

卖家

跨境电商提前“降税”宣传

每每有降税利好,企业就开始拼手速。一般而言,在降税正式公布前,企业都会提前获知消息,随后便会以最快速度在自己的平台系统进行价格调整。

行邮税是海关对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和邮递物品的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三税合并征收的进口税的简称。此次行邮税下调,系跟随我国关税总体水平下降,尤其是药品、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屡次下调所作出的同步调整。事实上,自2018年11月1日起,我国已对部分海关进境行邮物品进行降税。

此次行邮税在半年内再度下调,对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出国旅游“带货”,还是通过跨境电商购买直邮产品,都将再次带来最为直接的实惠。譬如,有朋友从境外给张某邮寄一件新款夹克衫,申报价格为600元。税率从25%调整为20%后,可减税30元;再譬如,李某从境外网站购买一个钱包通过快件个人物品渠道进境,申报价格为240元。应征收税款从此前的60元降至48元,由于低于50元起征点,可免于征税放行。

记者从部分跨境电商处获悉,行邮税下调成为跨境电商平台拉拢消费者、参与市场比拼的有效筹码。小红书平台相关关务经理说,“每每有降税利好,企业就开始拼手速。一般而言,在降税正式公布前,企业都会提前获知消息,随后便会以最快速度在自己的平台系统进行价格调整,而在调整速度上存在滞后的企业往往会在竞争中失利。”

记者在“洋码头”等跨境电商平台上发现,对于一些火爆产品,赶在税率下调前的24小时,卖家就已打出“税率调整价格下降”的宣传广告。

买家

90后、95后偏爱“直购进口”

“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在追赶潮流和品类选择上存在局限性。年轻用户注重购物体验,讲究与潮流同步,于是“直购进口”成了跨境电商下一个着力点。

近年来,在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跨境电商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年复合增长率达26%。至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9.1万亿元。

在万马奔腾的跨境电商洪流中,上海可谓起了个大早。来自市商务委的公开信息,2013年12月28日,全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平台“跨境通”在上海自贸区启动上线,标志着借助自贸区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在沪迈出实质性步伐。经数年努力,目前上海口岸跨境电商生态圈基本稳定,除了不断受益于国家政策降税利好之外,上海跨境电商在速度、时效上也颇有亮点。

上海海关跨境电商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境电商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即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从海外大规模采购商品后,直接运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根据境内消费者的订单再行包装,完成海关报关手续后放行,进行物流配送。其二则为“直购进口”模式,即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下单,货物从海外仓库直接发货,到达上海口岸完成清关手续后进行物流配送,随后直达消费者手中。

不难看出,“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往往需要大批量且提前备货,适用于奶粉、尿布、进口食品等通用进口货,但在追赶潮流和品类选择上存在局限性。但在跨境电商从业者看来,近年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随着“90后”乃至“95后”等年轻用户迅速成长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消费主力,他们在进口货物的选择上越来越多元。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说,这些迅速崛起的跨境购主力,往往注重购物体验,讲究与时代潮流同步,尤其对海外一些独一无二的小众品牌情有独钟。与此同时又非常在意速度,于是“直购进口”模式慢慢超越“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成为跨境电商下一个着力点。

于跨境电商平台而言,“直购进口”可实现与海外供应商合作建仓,降低平台自身在国内外建仓的资金压力;于消费者而言,“直购进口”无疑满足了他们对于海外直接发货、确保正品的心理需求;对于更多尚未正式进入中国但颇有潜质的海外优质品牌而言,能借助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打入中国市场且无需担心供应链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在此大势下,小红书、天猫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引入大量海外小众品牌,并大举布局海外仓,将业务重心逐渐转移到“直购进口”上来。(李晔)

(李晔)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