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现“卖房保壳” 专家提示重点关注主业是否改善

近年来,已经有相当多的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处置房产、资产重组以及获得大额债务和解等方式来回收资金、提升利润,达到“保壳”的目的。

上市公司再现“卖房保壳” 专家提示重点关注主业是否改善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9-05-21 07: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退市制度不断完善,今年以来A股中暂停上市公司远多于以往。日前,沪深交易所决定,依法依规对*ST海润、*ST上普、*ST华泽、*ST众和等4家公司的股票实施终止上市。此外,还有9家公司被暂停上市,68家被特别处理(戴帽“ST”)。

面对A股退市力度大幅加强,上市公司只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保壳”。例如,2017年、2018年连续亏损,2019年一季度继续报亏的某*ST上市公司,于5月15日发布公告称,拟出售位于海口的房产284套。此外,该公司也曾公告出售大量闲置房产,共计117套房产。记者统计发现,其今年两次出售房屋共计401套。

对此,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研究官尚震宇5月20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按照退市原则,只要卖房收入实现公司盈亏平衡就可以“保壳”成功,但上市公司卖房“保壳”治标不治本,虽是无奈之举,仍然可以体现出三方面问题:首先,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其次,自身主业盈利能力不足;最后,经营中缺乏长远规划。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5月20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卖房子保壳的事情不新鲜,前几年就有ST的上市公司卖了北京的几套学区房,成功实现了保壳。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来说,短期卖资产可以活下去,但是长期还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和增长点。

那么,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究竟该如何才能“保壳”成功呢?尚震宇认为,对于处于暂停上市的公司,可能在行业发展中失去竞争力,如果依靠主业自救来不及,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入资产、出售资产或并购重组。

据了解,近年来,已经有相当多的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处置房产、资产重组以及获得大额债务和解等方式来回收资金、提升利润,达到“保壳”的目的。

那么对于这些上市公司出现的非主营业务收入的突击盈利,监管层会如何认定呢?陈嘉宁认为,只要资产买卖是公允的,不存在借助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情形,应该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应该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卖完资产后,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有改观,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对于仅仅靠卖资产缓解一时危机, 而主业或新业务方面长期没有起色的公司,仍然应该依法依规严格监管。

尚震宇建议,对于面临退市的上市公司所出现的非主营业务收入的突击盈利,监管可以通过发关注函的形式,提示上市公司关注主营业务发展,这也是对市场的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利益的一种保护。

(孟珂)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