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耍货”到“致富宝” 凤翔泥塑已成大产业

从“泥耍货”到“致富宝” 凤翔泥塑已成大产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6-24 10: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泥塑作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俗称“泥耍货”,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6月20日,“春风又拂面 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凤翔六营泥塑村采访。

惟妙惟肖的凤翔泥塑作品  张静 摄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其有三大类型,第一种是玩具,主要以动物造型为主,塑造的大多是十二生肖;第二种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等;第三种则是人物,主要为中国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

近年来,凤翔县将泥塑产业作为百姓脱贫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做大做强泥塑产业,在六营村建立泥塑传习所和体验馆,开展体验活动,让更多人熟悉和了解泥塑;借助泥塑产业,积极打造六营旅游民俗村,将原来一个小村庄变成旅游村,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增加当地集体收入,同时也扩大了泥塑的影响力。

泥塑艺人正在为泥塑上色 张静 摄

在做大做强泥塑产业同时,凤翔县和泥塑传承人也在不断探索泥塑产业的创新发展。让泥塑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特别是增加年轻人对泥塑的了解。如今,在六营泥塑村不仅能看到动物造型、故事人物等作品,同时也有笔记本、眼罩、围巾等日常生活用品。

凤翔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王晓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泥塑只是一个摆件,一个玩一玩就扔掉的“泥耍货”,它的商品价值很小。但是,把泥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生活结合起来,使古老的、能够讲述故事的文化符号“活起来”,它就可以讲出许多故事来。这件泥塑也就不单单是一个“泥耍货”,而是文创产品,赋予了它的商业价值。

据了解,六营村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乡村一日游”景点,是全省首批命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了推进凤翔旅游跨越式发展,凤翔县委、县政府在组织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利用凤翔泥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优势,把六营民俗村打造成为中国泥塑第一村。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传承人之家、老秦人美食街等项目,扩张以泥塑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产业,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注:图片由张静授权中国日报网使用)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