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等批驳美国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指出,中国和中国人民从来不怕压、不信邪,美方不管使出什么花样的极限施压手段,都绝不会得逞。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等批驳美国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

2019-08-07 11: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8月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声明,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央行当日回应称,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美方不顾事实,无理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是损人又害己的行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发表文章,批驳美国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

人民日报评论表示,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种损人又害己的行为,不仅会严重破坏国际金融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还将大大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最终会自食其果。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指出,中国和中国人民从来不怕压、不信邪,美方不管使出什么花样的极限施压手段,都绝不会得逞。

央视新闻报道称,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标签既不符合美财政部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量化标准,更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日报文章援引专家言论,中国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中国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人民日报: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终将自食其果

据人民日报,8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先后突破“7”的整数关口,这本是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因素影响下的正常市场反应。然而,美国一些人却借机兴风作浪,8月6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种损人又害己的行为,不仅会严重破坏国际金融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还将大大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最终会自食其果。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一手在全球挥舞关税大棒,造成众多国家汇率大幅波动,另一手又到处乱扣“汇率操纵国”的帽子,逼迫相关国家接受美国所谓“合理汇率”。这种肆意妄为、颠倒黑白的做法,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体现了美方一贯的霸道和蛮横。

人民币汇率为何会破“7”?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理解。8月1日,美国方面声称将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此举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挫伤市场对中美经贸摩擦缓和的良好预期,成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导火索。经贸摩擦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又影响货币汇率,这种汇率波动是由市场力量推动和决定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随意“操纵”。

一直以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不断要求人民币汇率增强弹性,但当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波动幅度加大时,美国一些人又表现出叶公好龙的态度,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这种做法十分可笑,也让人无所适从。

找不出中国“操纵汇率”的实际证据,美国财政部又拿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的“答记者问”说事,表示“中国人行的声明等于公开承认其具有操纵汇率的丰富经验,并准备继续进行这种操作”。殊不知,汇率由市场决定,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任自流,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对主权货币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作为外汇政策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始终致力于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央行理所当然要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击短期投机炒作,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这与所谓的“操纵汇率”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中国不仅没有“操纵汇率”,恰恰相反,市场化一直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多次重申不会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总体是升值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是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最强势的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完全能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有意思的是,即使按照美方标准,也很难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这顶帽子。按美国财政部目前的定义,操纵汇率需同时满足经常项目盈余占到GDP的2%、通过汇率干预买入的外汇超过GDP的2%等多个定量标准。事实上,2018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仅占GDP的0.37%,也未大量买入外汇,更没有靠汇率贬值获取贸易竞争优势。美方无视事实,指鹿为马,无非就是想在中美经贸磋商中搞极限施压、恐吓讹诈,来迫使中国就范,捞取更多好处。中国历来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但决不惧怕任何形式的极限施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中国金融发展稳健,面对各种冲击我们都扛得住、耗得起。美国一些人妄图借“操纵汇率”打压中国,过去没有、现在不会、将来更不可能得逞。

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奉劝美方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制造任何可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事端,尽快回到理性和客观的正确轨道上来。

新华社评论员:美方用"汇率操纵"施压中国绝不会得逞

据新华社,受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5日双双“破7”。随后,美国财政部北京时间6日凌晨发布声明,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一些人罔顾事实,急不可耐地以“汇率操纵”来抹黑和施压中国,再次暴露其霸凌主义的丑恶嘴脸。

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合理的汇率水平也应由一国的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决定。一国是否操纵汇率,根本不是由美国说了算的。然而,长期以来,美国蛮横无理、为所欲为,为了达到一己之私,把“汇率操纵国”作为施压工具频频用在各国身上。此次对中国的诋毁攻击,更是完全站不住脚。

美方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即便从美财政部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的量化标准来看,也是无稽之谈。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早已经下降到1%以下,2018年仅为0.4%,远低于美方自我拟定的2%的“标准线”。

按中国2018年的GDP总量计算,参照美方所谓外汇干预标准,那就意味着单边汇率干预金额要接近2700亿美元,而且应该是买入外汇促使人民币贬值,而不是中国一直在做的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无疑,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说法。中国积极扩大对美进口,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美国从来不提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而是一直拿货物贸易逆差当借口、做文章,一再对中方施以加征关税威胁。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方对中国“汇率操纵”的指控,无非是极限施压的又一伎俩。实际上,今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是由市场力量推动和决定的。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人民币汇率大体符合基本面。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机制上人民币汇率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中国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多年来,中国积极主动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近年来,汇率市场化双向波动加大,汇率弹性增加,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

反观美国,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实行“双重标准”。7月31日,距离美联储上一次加息仅仅半年多时间,在美国经济尚未触发降息条件的背景下,美联储反手降息,国际金融市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质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被“绑架”,美联储正在失去独立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时的讲话中表达出了这种“纠结”,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美方类似这样的行为,难道还少吗?

美方对中国举起“汇率操纵国”的大棒,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这不仅会严重破坏国际金融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还将大大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可谓损人又害己。中国和中国人民从来不怕压、不信邪,美方不管使出什么花样的极限施压手段,都绝不会得逞。奉劝美方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回到理性和客观的正确轨道上来,与中方同向而行,共同推动中美经贸问题的有效解决。

央视新闻:污蔑中国“操纵汇率”是典型的单边主义

据央视新闻,美国财政部星期二(6日)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标签既不符合美财政部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量化标准,更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在今年5月,美国财政部曾发布报告说,根据它制订的三条量化标准,中国只符合对美贸易盈余超过一年200亿美元这一条标准,没有操纵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然而,仅仅过了两个多月,美国财政部就推翻了自己的结论,出尔反尔,自相矛盾,是典型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做法。

根据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的共识,IMF是汇率国际管理的专门机构,其专业意见是判断一国是否操纵汇率的前提和基础,美国根本无权对他国汇率进行单边评估。在刚刚结束的IMF对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中,IMF指出人民币汇率大体符合基本面。美方违背多边规则,无视权威机构评估,基于一己之私随意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这种典型的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反映出其一家独大、惟我独尊的霸权心态。

今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主要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及美方对中方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真实反映。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作为负责任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恪守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关于汇率问题的承诺,即使2018年美国不断升级贸易争端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不搞竞争性贬值,没有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

美方之所以硬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主要目的是想继续对中国极限施压,干扰市场预期,打压中国经济。但这样做只会损人又害己,不仅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还会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中美贸易不平衡与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等因素有关。美国应好好解决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不是毫无根据地指责他国“操纵汇率”获得不公平贸易优势。

事实上,中国央行一直致力于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是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最强势的货币,也是全球范围内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经济稳则货币稳,中国经济累积的积极因素对人民币形成有力支撑。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财政状况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外汇储备充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境外资本保持净流入,这些因素都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根本支撑。所谓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污蔑不攻自破。

经济日报:中国没有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

据经济日报,美国财政部在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发布声明,决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此,专家认为,中国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中国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8月5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市场上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的悲观情绪上升造成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可以说,是美国的做法造成的,与人民银行无关。

当前,人民币汇率无论是涨是跌,均是由市场决定的,并非人为操纵的结果。“在机制上人民币汇率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不断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扩大人民币对美元在中间价基础上的浮动区间,从汇改初期的3‰扩大到目前的2%,可以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尤其是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态势更趋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以2018年人民币的走势为例,2018年4月中下旬起,人民币汇率开始一轮下行走势,到6月底,已经跌去了前期全部升幅。到了11月,人民币汇率在6.9关口徘徊后,于12月迎来强劲反弹,最终“收复失地”。在此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是市场预期变化的反映,而非人为操纵。

人民币汇率近日“破7”也是中国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的反映。温彬表示,近期,受全球经济减速、多国央行降息、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受市场和情绪的影响也出现了波动,这恰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反映。

有人认为,人民币在此时走跌,是中国在以贬值应对贸易争端。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来说,没有什么确定的好处。”余永定表示,人民币贬值利弊参半,影响并不可控。贬值对于中国来说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贬值之后可能会刺激资本外流,可能加剧贬值,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大致平衡,贬值也会使得整个国家的负担更重。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主动引导贬值副作用太多,可能坏处大于好处。因此,我们不会有意让人民币汇率贬值。

余永定强调,“中国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这三条是中国的政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去制定和执行对本国好处不确定的政策,因此,有意引导贬值不会是中国的选择。

“应对经贸摩擦,我们有很多方式,而动用汇率的负面外溢性影响太多,我国没必要采取这一措施。”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主要贸易伙伴负责。不搞竞争性贬值,有利于中国维护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过去没有,现在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外部冲击。“哪怕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都没有选择通过贬值来应对冲击。在如今内外部冲击离危机还相去甚远之时,主动贬值更不会是我国的选项。”李永强调。

李永认为,美国在此时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欠妥。美国这一单边主义行为破坏了全球关于汇率问题的多边共识,将严重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于人于己均无益,最终会自食其果。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