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猪肉供应 金融可以有所作为

近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上涨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非洲猪瘟自发生以来,在全球已经肆虐近百年,而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尚未找到有效的应对手段。发达国家的先例表明,养殖业的集中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政府鼓励养殖也不应等于鼓励农户散养。

保障猪肉供应 金融可以有所作为

来源: 中新经纬
2019-08-23 0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保障猪肉供应金融可以有所作为

近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上涨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

这一轮“超级猪周期”的启动,非洲猪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自去年8月首次发生疫情以来,全国生猪出栏和存栏量下降较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数量同比下降6.2%,存栏数量同比下降15%。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猪肉供给的阶段性不足。诸多A股养殖类上市公司在半年报“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环节,关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无一不被重点提及。

非洲猪瘟自发生以来,在全球已经肆虐近百年,而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尚未找到有效的应对手段。这意味着,作为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地的中国,与猪瘟疫情的抗争,很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战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是供求,此次猪肉价格波动也不例外。受疫情因素影响,猪肉的“供给端”出现了明显的缺口,而以国人的消费习惯,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占据肉类消费的绝大比例,这意味着“需求端”不会有太大变化。国常会给出的保供稳价措施中,明确了具体政策,比如放宽禁养限养规定、支持农户养猪、加强防疫等,就是从供给侧入手解决问题。

发达国家的先例表明,养殖业的集中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政府鼓励养殖也不应等于鼓励农户散养。在新形势下,标准化经营、适度的分散化养殖,可能更适合应对当下的疫情。而保障猪肉的稳定供应,关键还是如何保证养殖者的积极性。笔者以为,这可以从金融政策上予以倾斜。比如,从农业保险入手,针对猪瘟疫情,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保障养殖者免受巨额损失的恐惧;为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政府可以考虑配套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政府鼓励银行向养殖者发放优惠贷款,并给予保费补贴,再根据具体疫情灵活调整补贴标准,以提高养殖户的参保积极性。如此多管齐下,能最大限度地确保稳定供应,同时亦可避免单一财政补贴造成政府负担过重的问题。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