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区块链“上链”难题:如何做到百亿供应链融资零不良

“我们供应链金融项目的核心是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物联网的关键点是解决传统银行不敢做的动产质押贷款难题”。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早在2000年就已兴起,但解决其风控难题的,还在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解码区块链“上链”难题:如何做到百亿供应链融资零不良

来源: 中新经纬
2019-10-29 0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解码区块链“上链”难题:如何做到百亿供应链融资零不良

“我们供应链金融项目的核心是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物联网的关键点是解决传统银行不敢做的动产质押贷款难题”。

10月26日,在深圳的首期金融科技师(CFT)认证培训上,江苏银行网络金融部宋震表示。该行“区块链+物联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苏银链”已累计实现融资100多亿元,企业产品周转周期缩短到26天。

该次培训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于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学习聚焦区块链的翌日举行,培训主题聚焦区块链应用,5G和物联网新技术及案例。CFT培训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建行大学共同开发,培训以金融科技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内容,覆盖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主要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10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密码法,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再为利用密码学方法组织和记录数据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加持。

当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为联盟链,涉及金融业务的应用场景以供应链融资(包括贸易融资)等为核心,物联网等技术也逐渐被引入,用以解决“上链”难题。

在CFT培训期间,中银协高管研修院金融科技实验室主任姚征对记者表示,在其调研中发生过一个案例,通过物联网感知,总行甚至比分支行提前察觉到标的物移动,直接打电话给经办行查明是产品“移库”,传统的仓单质押造假问题被物联网和区块链破解。

“供应链金融面临四大痛点:交易真实性、数据准确性、预警及时性、资产可控性,”10月26日,CFT授课专家王正在培训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物联网+区块链”适用于信息化程度高、可多点监测、互相之间可交叉验证数据的小额高频交易。

为何供应链先落地?

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早在2000年就已兴起,但解决其风控难题的,还在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近日表示,可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供应链金融。

潘光伟说,在供应链金融方面,针对核心企业信用无法覆盖的小微、民营企业,可以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打造供应链金融,获取核心企业上下游、交易对手及生态圈的客户。利用区块链可追溯、可留存,不可篡改的特点,解决链上各方的信任问题;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交叉验证,解决银行跟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难核验的问题,助力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王正对记者表示,供应链的关键是真实性确认。实际上,供应链金融70%-80%的不良来自交易不真实。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今年7月份,诺亚财富34亿元私募基金踩雷,承兴国际控股实控人因涉嫌金融诈骗被刑拘,给供应链金融市场敲响警钟。更早之前,银行业从事供应链融资也曾遭遇仓单质押造假导致不良等问题。业内期待通过新技术破解供应链融资问题。

王正认为,传统的风控手段时不动产质押出发,延伸到仓单质押、动产抵押等,但也面临造假问题。供应链融资难题需要新技术解决。其做法是通过闭环风控技术解决。包括鉴真溯源交易真实性、交叉验证数据准确性、雷达预警风险及时性、账户监控资产可控性。

即在供应链融资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各自上周下游歌曲一个监控点,通过传感器监控是否造假异动,再抽取其他一个数据点,行成十个点交叉验证。通过风险雷达、感应器等生成大数据检查库存等的真实性。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其逻辑是,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通过传感技术、导航技术、定位技术等方式,在仓储和货运环节来控制交易过程,提高终端交易的真实性。供应链金融需要多方合作,数据也来源于多方面,但是多方合作却缺少一个传统“中心化”的治理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来搭建场景并建立信任。

在国外,已有多家科技初创公司借助这一理念。例如,一家美国区块链创业公司,采用源代码标识来跟踪货物的运输,使用该代码,企业可以获得货物流转的全程可见性。

一行一策破局“上链”难

区块链在技术上不可篡改,但对参与者而言,如何保证其“上链”数据真实性,是当前区块链应用中的一大难题。

除监管“入链”验证外,最新的做法是,使用物联网技术。

对于前者,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支、深圳市税务局在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实现自动税务备案。该模式具体为,企业在线上提交税务备案申请,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税务局和付汇银行可利用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查询、核实相关信息,完成付汇和监管工作。同时,利用区块链的统一账本、实时共享特点,由企业源头录入跨境交易信息,银行和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实时获取信息并追溯,消除了人工重复核验、验真难、虚假交易等问题,提高了企业、银行、外汇和税务等四方的效率。

对于后者,使用物联网技术,是业内最新的做法。2017年6月,江苏银行组织分行、总行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提出“动产质押”项目,实现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2018年3月,江苏银行实现物联网监管数据同步到银行的区块链,已经在集团和其他合作银行部署了相应的区块链节点。

江苏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区块链+物联网”模式已累计实现融资100多亿元,产品周转周期缩短到26天,“周期虽然缩短,但是企业的货物量、流量上来,企业理财等业务也跟着起来”,目前没有一单不良。

在该模式中,银行经由物联网实时获取企业质押物信息,并通过区块链传输,实现质物与贷款一对一对应。为解决质押物监管问题,银行与无锡某物联网公司合作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动产质押监控系统,实现质押物动态监控,质押物仓储数据实时同步银行。

“最难的是说服风控部门,”江苏银行相关人士坦陈,该项目通过多种物联网手段实现安全可控的风控,比如银行会监控企业用电,通过摄像头及其他感应器监控货物物件的轮廓、位置、重量和震动,综合判断。

在技术上,江苏银行搭建多通道、多链的苏银链平台,采用了 Hyperledger 开源项目中的Fabric 1.0子项目。多通道技术将集团的数据与其他通道的数据进行隔离,既保证了逻辑结构的清晰,又保证了不同用户之间数据的保密性。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