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或涨2.7% 短期扰动不改物价稳中趋降势头

但根据生猪存栏量、粮食生产、翘尾因素等多重因素判断,7月CPI涨幅小幅反弹不会改变下半年物价回落走势,三四季度CPI涨幅将逐季回落,全年CPI涨幅维持稳中趋降、前高后低态势。市场人士分析,7月CPI涨幅小幅反弹不会改变下半年物价走势,物价稳中趋降有利条件较多。

7月CPI同比或涨2.7% 短期扰动不改物价稳中趋降势头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0-08-10 07:4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0-08-10 07: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短期扰动不改物价稳中趋降势头

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即将发布。综合机构预测来看,7月CPI同比涨幅或反弹至2.7%左右。但根据生猪存栏量、粮食生产、翘尾因素等多重因素判断,7月CPI涨幅小幅反弹不会改变下半年物价回落走势,三四季度CPI涨幅将逐季回落,全年CPI涨幅维持稳中趋降、前高后低态势。

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7月CPI涨幅反弹的主因。受汛情影响,7月以来,粮食、蔬菜、肉类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上涨13.9%,鸡蛋价格环比上涨9.3%,牛羊肉价格也出现上涨,蔬菜价格月均环比涨幅近7%。有机构预测,7月食品价格回升将带动CPI涨幅反弹约2.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方面,衣着、生活服务等已回归往年水平,但居住、教育文娱还处于较低位置,短期或有改善但预计仍低于季节性表现。

市场人士分析,7月CPI涨幅小幅反弹不会改变下半年物价走势,物价稳中趋降有利条件较多。一是生猪供给稳步增加,猪肉价格对CPI上涨的推升作用减弱。作为猪肉价格领先指标的生猪存栏量已出现恢复性增长,意味着7月以后可出栏的生猪将逐步增加,猪肉市场供应将持续改善。二是粮食生产增加,能够保证食品价格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这将为食品价格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对消费品价格传导较弱。从国内看,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国内工业品库存开始累积,但价格上涨空间不会太大。从国际看,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下半年全球需求复苏对油价有一定支撑,但考虑到复苏力度偏弱,同时原油产能闲置、库存高企,油价没有大幅上行基础。四是翘尾因素影响回落。根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测算,翘尾因素对CPI涨幅的影响呈逐季回落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短期物价扰动因素依然较多。近期汛情可能给农产品生产、运输造成一些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快速攀升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全球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还有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未雨绸缪,但中长期看,我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