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振兴如何突破人力资源瓶颈

秦源/摄  本届峰会由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劳动全国理事会主办,峰会发布了《中国文旅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还显示,我国文旅产业人力资源中月工资收入在3千元以下者超过五成,达56.19%,3千元至6千元占12.12%,6千元至1万元占17.4%,1万元以上占16.29%。

文旅产业振兴如何突破人力资源瓶颈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0-09-27 00: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四川乐山9月26日电(秦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服务行业的冲击,如何进行业态转型升级?文旅产业如何在人力资源供需总量与结构双重矛盾中破局?

在9月26日召开的中国文化旅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峰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建设须紧抓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契机,利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实现产业聚集、人才融合。

  峰会现场。秦源/摄

本届峰会由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劳动全国理事会主办,峰会发布了《中国文旅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超五成文旅产业从业人员月薪3000元以下

根据白皮书,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对高端人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文旅产业拥有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合计将近80%,且以大专学历为主,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只有3.27%,难以满足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高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数据还显示,我国文旅产业人力资源中月工资收入在3千元以下者超过五成,达56.19%,3千元至6千元占12.12%,6千元至1万元占17.4%,1万元以上占16.29%。

白皮书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文旅产业总体薪酬水平不高,其原因在于文旅产业目前还处在更依赖文化旅游资源的阶段,人力资源本身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小,因此能够获得高水平薪酬的人员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旅产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为此,白皮书建议,需要高度重视文旅产业人力资源发展,建立产业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适度鼓励发展文旅人力资源产业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发展体系;在顶层设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加专业化人力资源供给,并提高文旅产业留住人才的能力。

打造资源高地、形成产业聚集、留住核心人才

“当前全球文旅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全国文旅行业也正迎来历史性挑战和机遇。”论坛上,中关村标准化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钧指出,要利用好内循环发展契机,站在游客角度,通过新技术、小IP、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实现新文旅赶超的新机会。

如何打造资源高地、形成产业聚集、留住核心人才?王钧认为,形成双循环的社会共识是关键机会,政府服务水平将成关键瓶颈,当地优势资源、产业和人才是关键资源,将经济目标与文旅情怀相结合将成落地途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飞认为,新时期、新背景下,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互联网+将是文旅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未来方向,对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开发深度旅游是切入口之一。

面对招聘难、培养难及管理难等旅游人力资源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赵伊提出了招生招工一体化、以企业为主导的联合新人才“二元制”培养模式。

峰会期间,乐山市建设的四川文化旅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并授牌。乐山市还打造了中国文旅人力资源服务示范园,建设了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探索人力资源大数据交易。

平台汇聚了700多家全国人力资源产业链机构,12万节专业技术培训课程,已经完成了“大数据、生物识别、AR、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的线上与线下共同推进、公共与市场的相互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驱动、互联网聚合、跨地域多园联动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领先,也成为探索文旅人力资源发展路径,创新产业发展业态的重要举措。

(王鑫昕)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