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PPP项目专题报道 (二) “堆”出一座“城市绿岛”

来源: 东方网
2021-04-13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们期待着公园开园的那一天。”谈到即将建成的清水塘城市公园,石峰区霞湾新村村民冯维满面期待。在冯维的回忆中,过去这片区域的污染十分严重。“到处雾茫茫的,空气不好,一直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公共室外休闲场所。”

曾经的清水塘,置身于大片化工厂间,工厂离公园旧址仅两三公里,工业污染严重,也带来了严重的废气排放和土壤水源污染。“土地会散发异味,员工来这边工作,都需要提前戴好口罩,做好保障工作。”谈及施工初期的清水塘,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PPP项目环境工区生产经理徐业勤说。那时,居住在清水塘周围的居民大多深受其害,迫切希望改善周遭环境。

而今,清水湖公园已然一扫阴霾,成为株洲清水塘新城的点睛之笔,更被株洲市原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何长顺评价为“新的城市绿岛。”从行人掩鼻避之,“说到这个地方就怕”的污染重地,到清水粼粼,绿树成荫的最美公园,两年间,项目部以三大法宝为其改头换面。

堆土填湖抬两岸,“除旧迎新”固岩壁

清水塘城市公园工程是新城的点睛之笔,而座落于公园中心的清水湖,更是一颗备受期待的璀璨明珠。串联各景点的慢行道环湖构建贯通,对内体验最美湖景,对外联络周边产业园,让景观与产业园融为一体。

原本的清水湖有清水河流经,在施工之初,基于当地规划局与三航院对片区的水利规划,建成后的清水湖遇暴雨要有一定的调蓄功能,做到既能缓解湘江的排水压力,又能防止内涝。经多次专家论证,当水面标高调整为39.6米时,既能保证景观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减少与周边道路的高差,增大调蓄能力。为满足水面标高要求,项目部决定双管齐下,在通过回填土方的方式整体抬高湖岸地面高度的同时,也对原湖址的边坡进行适度修整,巩固湖壁,实现更好的景观效果。

“要抬高地面,就要变挖为填。我们改变了挖土成湖的传统模式,结合工程特点,挖取27.7万方不可利用的土方,在湖的四周填土51.3万方,最终‘堆土’形成清水湖。”,徐业勤介绍说,在“堆土成湖”的过程中,,项目部沿清水湖湖岸层层回填土方,部分铺设普通土壤,部分铺设土质要求较高的回填种植土,以便利后续园区灌木种植。整个公园的回填土方面积足有“38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工程量大,施工内容多,难度相对有所增加。

在整体抬高地面的同时,项目部也对浅水区土方进行了一定的开挖和回填。

“片区有很大部分的土方是风化岩,疏松多孔,透水性强,时间一长会变松散,影响施工质量。”徐业勤表示,清水湖浅水区的土方材质多为风化岩,由于其自身特性,在一两年后容易风化成土状,进而发生沉降,不仅不利于打牢基础,还有污染湖水水质的风险,影响施工质量。考虑到这层隐患,项目部决定预先挖除浅水区的这部分风化岩土方,同时适当回填,以巩固岩壁,“除旧迎新”。

“即使是挖除的废土,也要物尽其用。”徐业勤表示,在处理施工过程中挖除的土方时,根据不同情况,项目部也会做出不同处理。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会被拉到指定弃土场回填,而部分可用的好土则会被二次利用。项目部与附近的工厂合作,将这些土方交由对方烧制砖块,较自行添加药剂处理而言,成本较低,也较为环保。

养鱼护草净生态,“夹心饼干”蓄清水

对湖泊景观而言,湖水的透明度、颜色等至关重要。然而,沿清水河发育,原清水湖的湖水多来源于清水河上游,受工业污染影响,清水河水质仅达到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工业保护区用水质量标准的四、五类,离适用于景观湖泊的三类水还有一定差距。要创造水深质清,环境幽美的清水湖,净化水质势在必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源头不干净,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徐业勤表示,基于清水湖的环境特点,项目部在规划时首先采取了河流改道的方式,分出其他小流道,减少流经清水湖的河流流量,仅保证清水湖有少量的水流更新。减少受污染的水流流入,既能为项目部的水质净化工作提供便利,也有利于后期净化效果的维持。同时,项目部还计划对清水湖进行生态化改造,在于湖底种植四季常绿矮型苦草、改良耐污小茨藻等水草的同时,放置黑鱼等凶猛的肉食鱼。

“它们可是帮我们养护水草的’保镖’。”徐业勤笑着说,在种植水草的湖泊内,有时会出现以水草为食的草食鱼,水草移植扎根需要一定时间,若是被草食鱼中途啃食,会有不小的损失。肉食鱼的存在,能够与草食鱼形成制衡,保证水草的正常生长,平衡整个湖泊的生态环境。

提高水质非一日之功,在做好湖水净化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渗处理。“就像盛一碗清水,假如碗有裂缝,时间久了,清水会流失,外面的污染物也会从缝隙里钻进去,把水搅浑。” 徐业勤表示,提高湖泊水质,要自内净化,也要对外蓄水,为维持清水湖的净化效果,项目部对整个清水湖湖区都做了“夹心饼干”式的防渗处理。

所谓“夹心饼干”,是由一层30公分的黏性土、一层防水毯与一层黏性土重叠组合而成的防渗“夹心”。“原本防水毯已经具有很强的防渗功能,我们再加上前后两层黏性土,可以进一步巩固防渗效果。”徐业勤解释道。进行三层防护,既能防止湖区底部可能存在的污染土反渗透,又能防止已净化的水源向下流失,保证湖区蓄水,进而满足公园成湖水位的标高要求。

建泵抽水护农田,便利民生筑“绿岛”

作为生态修复工程,在公园建设中,项目部始终着眼民生,尽可能在施工规划中减小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然而,在整体规划中,项目部发现,由于清水河下游土方被整体抬高,河流水位将随之抬高,容易倒灌淹没上游区域两岸百姓的农田,会对百姓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面对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项目部众人犯了难。

经过几番讨论,最终,项目部决定在清水河下游修建一座水闸,同时修建水泵,将上游因水位抬高而流入的大量河水抽出,注入下游水域。如此,既能保证湖中有水,又能防止上游百姓的农田被淹没。

如今,清水塘城市公园主湖区已基本成型并完成深水区蓄水,两座景观桥及三座栈桥上部结构施工完毕,乔灌木种植也已完成50%。主湖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公园(主湖区)计划于今年7月份具备开园条件。

从黑烟滚滚的污染重地,到生机盎然的“城市绿岛”,近两年时间内,项目部众人不懈雕琢着这块璞玉,为其换旧貌,塑新颜。废旧工厂被一一拆除,污染土方被有序挖去,日积月累间,树多了,水清了,空气干净了,百姓们的笑脸也多了。

“听说今年7月公园就能开园了,到时候,我要赶早来逛逛。”面对记者,冯维笑着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