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数字赋能,让淮剧文化成为“流量担当”

来源: 东方网
2021-08-13 16: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徐大伟 蔡 兰 金兴晨

畅听海量经典曲目、定制专属有声明信片、在迷你戏亭过戏瘾……8月13日,“中华淮剧”App上线暨淮剧数字书屋揭牌仪式在欧风花街举行,“淮剧城市会客厅”——喜马拉雅数字淮剧有声书屋揭开面纱,集听、说、学、唱于一体的淮剧体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全面点燃淮剧迷的热情,让委婉绵延的淮腔淮韵,再绽芬芳。

“哎呀!我的母亲啊!十年不见亲娘面,母子重逢喜又悲。这卖身银,十年前儿在破庙交给你,这卖身银,今日又原来还到儿身边……”该市淮剧团青年淮剧演员沈醒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站到定向耳机的指定区域,熟悉的曲调、令人沉浸的声音,让他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在文化生活多元丰富的今天,我们演员最为担忧地就是如何让淮剧更好传承创新?虽然会定期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淮剧在年轻人中传承十分受限。如今,数字化赋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利用数字平台,淮剧打破了地域和距离的壁垒。”看着满墙的有声淮剧曲目,沈醒感到信心满满。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淮剧硕果馨香。为加大非遗淮剧的传播普及力度,江苏盐城利用数字赋能让淮剧文化更具“流量担当”。“以有声创新的方式焕活淮剧魅力,让淮剧得到‘原汁原味’的传承,意义深远。”江苏盐城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潘慧萍告诉记者,近日,该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线下淮剧博物馆搬到线上,通过图文讲解、模型切换等功能,多场景展示淮剧博物馆,传承淮剧文化。邀请淮剧知名专家和京剧、故宫数字化团队共同策划,先后形成9大章28个子项的数字淮剧目录框架,把深受戏迷喜爱的经典曲目进行数字化保存。截至目前,成功存储剧目210条、音视频近1300条、精修图片近1500张、剪辑成片近150条,数字化内刊书籍2万多页。以“中华淮剧”为名,打造全网首个以剧种命名的戏曲官方账号,在抖音、快手、微博等九大新媒体平台,和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两大FM音乐平台入驻运维,吸引粉丝近20万人。建设中华淮剧官网,上线唯一以“中华”为名宣传地方剧种的应用软件——“中华淮剧”App,视听内容覆盖老中青幼各年龄段,让全国各地的淮剧爱好者组一个不限时空的“戏友局”。

“传统艺术要想传承和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手段、文创沃土,让淮剧在网络生态中不断‘出圈’,以更新颖、更吸引人的数字形象根植人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圈’,也让淮剧文化更有未来。”江苏盐城数字文化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成先娟介绍,下一阶段,该市将继续围绕淮剧数字化保护,创新中华淮剧新媒体运营方式,增加票友互动、少儿教学体验、情景短剧等内容,提升淮剧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整合喜马拉雅有声平台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集数智阅读、淮音文创、人文活动、淮剧讲堂等功能于一体的淮剧文化新坐标,为市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数字淮剧阅读体验。围绕淮剧文化特色,创作研发以淮剧邮票、印章、定制明信片为主的文创产品,让淮剧文化贴近生活、融入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