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来源: 东方网
2021-09-27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学院领导共同为乡村振兴学院揭牌

杨彤

一、坚持以德为先,坚守学生成才正确导向

学院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学院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等制度,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探索创新思政工作。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印发了《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起了全院教职工共同参与、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思政文化实践等10个方面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细则》,细分32项任务和141个具体项目,确保思政工作任务落实落细。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建设2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切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邀请省委、市委宣讲团成员等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50余场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会40余次,每季度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参与师生2万余人次,荣获全省“100年党史100问”一等奖。开展“百年恰风华奋进新征程”“三职青年说”等系列活动,录制党史微课堂视频20余个,利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三门峡大坝等红色资源,上好实践思政课,用党的百年奋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二、坚持提质培优,着力打造特色职教育人体系

近年来,学院以“双高工程”建设为抓手,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专业群建设。紧紧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基础融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优化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等6个高水平专业群,形成雁群效应。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接行业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岗位,不断改造和提升专业群内涵,推动专业群建设与区域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在学院“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统领下,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为契机,结合各专业群特点,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将“大智移云物”等新技术融入教学标准和课程内容,打造网络资源课程库。瞄准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和岗位工作逻辑,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渗透、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随岗位“变”,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无缝对接”。四是强力推进“三教”改革。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招才引智”“教学名师培育”“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培训提升”“教师发展助力”等6大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教材选用审核和使用评价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支撑的数字化、立体化、动态化、可视化、交互式教材开发。开展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颠覆性”变革。

三、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院于2018年8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旅游管理3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探索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累计培养270余名学生,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二是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已获批24个证书,7个考核站点,550余人参加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等5个证书的培训并获得证书。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成立了鲲鹏产业学院、河南战略新兴产业学院、大族激光产业学院、深信服产业学院、京东电商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全面合作,产业学院“产、学、研、转、创”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成效初显。

四、坚持服务发展,着力扩大人力资源有效供给

学院发挥人才优势,构建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一是面向产业办专业。面向区域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持续巩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不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采取学制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为农村“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为地方政府培养乡村振兴战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学院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优势和人才聚集的科研优势,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主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积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服务三门峡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成立了5个县级社区学院,在35个乡镇建立了社区学校,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社区教育体系。成立了老年开放大学,形成由老年开放大学、社区老年开放学院等构成的教育体系,服务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四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始终坚持强化继续教育办学功能,构建了普通高职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面向退役军人、在职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近五年来,学院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6.5万人次,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撑。

“十四五”期间,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要跨越,加快构建“本科—专科—中职—继续教育”全链条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