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涨2.3% PPI涨幅料继续缩窄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20年9月以来高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11月CPI同比涨2.3% PPI涨幅料继续缩窄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12-10 07:2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1-12-10 07: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20年9月以来高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下阶段物价将保持温和态势,PPI同比涨幅有望进一步缩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同比涨幅较大,除了受本月新涨价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11月P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两因素推动CPI同比涨幅扩大

对于CPI同比涨幅扩大的原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一方面是受猪肉价格降幅收窄、鲜菜价格涨幅扩大影响,食品价格同比由负转正,带动CPI回升;另一方面是非食品价格涨幅呈现温和加速态势,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上涨明显加速。

从环比看,11月CPI环比涨幅回落。“受季节性因素、成本上涨及散发疫情等共同影响,11月CPI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董莉娟表示。

展望下阶段CPI走势,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服务业缓慢修复、价格传导效应增强可能带动核心CPI中枢回升,但国内消费需求疲弱和猪肉价格压制作用犹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国内疫情防控效果明显,叠加季节性因素,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强。考虑到国内必需消费品供给充足,果蔬、能源工业原材料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效果释放,加之基数效应减弱,国内物价有望保持温和态势。

保供稳价效果显现

对于PPI同比涨幅回落的原因,董莉娟表示,11月,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PPI涨幅有所回落。

温彬认为,PPI涨幅回落也受翘尾因素影响。在伍超明看来,煤炭和高耗能产品价格由涨转跌,是P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展望未来,在全球能源供需紧平衡下,国际油价变化或主导新涨价因素和PPI走势,国内煤炭和高耗能产品价格在保供稳价政策下难有大起大落,预计在翘尾因素大幅下降和新涨价因素趋于平缓的共同影响下,12月PPI同比涨幅大概率回落。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