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加码固态电池研发 商业化进程料早于预期

12月13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完成了第二代固态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台架测试验证和整车(ARCFOXαT)搭载验证。随着固态电池产业热度日益升高,宝马、福特等多家头部车企纷纷入局,大力推进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赣锋锂业、北汽蓝谷等上市公司则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研发。

上市公司加码固态电池研发 商业化进程料早于预期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1-12-14 07: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3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完成了第二代固态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台架测试验证和整车(ARCFOXαT)搭载验证。同时,第三代固态电池研发也在规划推进中。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热度日益升高,宝马、福特等多家头部车企纷纷入局,大力推进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赣锋锂业、北汽蓝谷等上市公司则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研发。业内人士指出,固态电池将成为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潮流,或成为巨头必争高地。

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不少上市公司公布了其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加快了后续研发工作的推进。

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完成了第二代固态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台架测试验证和整车(ARCFOXαT)搭载验证。同时,北汽蓝谷称,规划中的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计划匹配极狐品牌新车型,开发一款高安全(不见火)、高能量密度(电芯能量密度360Wh/kg)的固态电池,目前处于车型项目立项过程中。

除北汽蓝谷外,赣锋锂业也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赣锋锂业获悉,首批搭载赣锋混合固液锂离子电池的东风E70在江西新余进行试车仪式,预计该车型将在春节前交付。目前,子公司赣锋锂电已建成0.3GWh混合固液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并投入使用,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并在不断提升产能。

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实现了基于柔性固态隔膜的混合固液锂离子电池装车,电池在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基础上,可以通过包括针刺、挤压、过充、高温热箱等高于最严苛国标的滥用测试。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该款混合固液锂离子电池成组效率高,模组采用铝合金框架加上下高精度拼缝激光焊接技术,减少冗余结构设计,提升整体成组率至86%以上,领先于软包模组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赣锋锂业也在加紧第二代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不同于第一代固态电池,第二代电池基于高镍三元正极、含金属锂负极材料。目前该产品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循环寿命接近400次。该电池所用的金属锂及锂材产品是固态锂电池的关键负极材料,赣锋锂业因此于今年4月新增年产7000吨金属锂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

巨头入局推动商业化进程

由于在安全性、可靠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多方面性能优势明显,固态电池被业内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体系。近年来,宝马、福特、蔚来等车企均在加快布局固态电池业务,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落地。

今年1月,蔚来发布150kWh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能量密度提升50%。该大容量电池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基于该能量密度的电池,蔚来ET7的NEDC续航里程可突破1000公里。

大众汽车集团在3月举行的PowerDay上表示,未来将着力发展固态电池技术,并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大众汽车集团方面认为,全固态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开发的“最终章”,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与美国硅谷初创企业Quantum Scape合作开发全固态电池。

4月,宝马集团也发布规划,计划在2022年采购测试用电池,2025年前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并在2025年之前开始对配备全固态电池的车辆进行路测,在2030年前实现量产。

比亚迪则早在2016年就表示固态电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尝试小规模使用,将在未来10年,最快5年内推出固态电池。2018年,比亚迪推进固态电池项目商用,并把固态电池作为下一步研究重点。

国金证券指出,蔚来等车企将在未来1-2年推出1000公里续航车型,有望加速半固态电池的应用进度,进一步促进动力电池由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全固态的路径演进。固态电池有望享受超越常规液态电池的估值溢价。

业内人士表示,固态电池是最有希望实现量产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可以解决液态电解液锂电池续航短、安全性差等问题,固态电池被认为是动力电池未来的升级趋势,将成为行业巨头必争高地。

尚需突破诸多技术壁垒

随着全球企业加大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布局,有业内人士认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预计2021-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至2030年或突破250GWh。同时,以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会早于预期。

不过,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和机构认为,固态电池离商业化还有较长距离。西部证券表示,固态电池现阶段还存在技术、成本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固态电池主要是电池厂商在做,但现阶段都不具备量产能力。短期内,固态电池无法实现量产商业化,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信达期货指出,当前的固态电池界面电阻较高,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单位面积离子电导率较低,导致常温下功率密度并不理想;同时,循环过程中的电极与电解质的物理接触变差,面临充放电循环中的电极膨胀问题,突破这些技术壁垒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固态电池真正投入大规模商业应用大概在2025年至2030年。当前,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上限大约是每公斤300瓦时。2025年将出现与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大体相当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030年后,将出现第二代采用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比能量会提升到每公斤500瓦时。

中金公司表示,固态电池可以实现锂金属负极应用,解决电导率低、界面阻抗高、循环性能差等技术难题。不过,高一致性产品量产并适配车的需求仍需较长时间。2030年前,固态电池仅可能应用于小部分高端电动汽车中,难以对现有液态锂电池产业形成较大冲击。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