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家企业总募资5363亿元
今年A股IPO数量规模双创历史新高
492家公司首发上市,募资规模5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5%和14%,A股的这两项关键数据,预计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即将告别的2021年,全球IPO市场保持活跃态势,A股表现依然抢眼。近日,安永、毕马威等机构发布报告盘点IPO特点,均印证这一点。而注册制的深入推进、北交所的横空出世,正成为A股IPO市场的新亮点。
全球十大IPO
中国企业占6席
2021年将是全球IPO活动近20年来最活跃的一年。12月15日,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至今共有2388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453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上升64%和67%。
A股和港股仍是全球IPO最活跃的市场,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的25%和28%。从证券交易所看,继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之后,上交所和深交所IPO数量将以254宗和227宗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位。
在今年全球前十大IPO中,中国内地企业多达6家,即中国电信、快手科技、滴滴、京东物流、三峡能源和百济神州。其中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今年7月登陆沪市主板,这只“巨无霸”募资总额高达542亿元人民币,仅一家就占到A股IPO募资总额的十分之一。
尽管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投资者情绪,可全球IPO市场仍保持强劲势头。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对此认为,新冠疫情推动了政府和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关注,加速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其他专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公司的上市宗数增长。“尽管经济持续存在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将继续为这些快速成长的公司提供所需的资金,并推动来年的集资活动。”他表示。
北交所“入场”
拓宽中小企业IPO渠道
“内地改革证券法以及后续推出创业板注册制、科创板制度局部改善、北交所成立、试点红筹股回归和新三板精选层转板等,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
回顾A股市场,全年预计将有492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5363亿元人民币,IPO数量和募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5%和14%,均呈现双位数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A股中小IPO占比进一步升高,10亿元以下IPO数量占77%,比去年多出4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A股工业行业与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分列数量和筹资额首位,生物科技与健康IPO数量和筹资额双双进入前五。分地区来看,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分列前五名,IPO数量分别为86、85、81、47、36,占IPO总宗数68%。从募资额看,前五是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占总筹资额的72%。
注册制已经成为首次发行上市主流。根据安永报告,2021年A股有超过七成的IPO以注册制方式发行,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比75%和66%。创业板IPO数量居首,科创板则拿下募资额的第一位。
今年9月横空出世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在11月正式开市,迎来首批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共有11家北交所新股成功上市。数据显示,在A股IPO中,北交所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和0.4%。
北交所是注册制的进一步试点,它的“入场”也在拓宽中小企业IPO渠道,加速A股市场资本与科技的融合。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表示,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相辅相成,为内地高增长创新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北交所将培育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
中概股回归独角兽上市
强力支撑港股
百度、B站、携程、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回归,加上快手、京东物流、联易融等独角兽的上市,其募资总额就占前十大IPO的九成。2021年,港股预计共有94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323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其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减少35%和19%。从行业看,共有33家生物科技和健康公司今年赴港上市,IPO数量列首位。
美股方面,预计今年共有39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为140.39亿美元,IPO宗数和募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8%和15%。进入下半年,中国内地企业赴美上市活动陷入低谷,仅有3家赴美上市。
对2022年IPO展望,安永方面称,尽管疫情不确定情况仍会影响股市盈利增长,但多方面利好因素将影响IPO活动。这包括中国内地仍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宽松弹性或将更大;中国经济持续复苏走向常态化,金融市场开放引入更多外资。北交所成立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IPO。
A股目前有770家公司正在申请IPO。毕马威报告称,这主要是受到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众多上市申请推动,显示出投资者及市场对这两个板块的信心及认可。
而港股方面,中概股回归势头或将延续,部分原计划赴美上市公司可能转向香港市场。业内预计,明年新经济公司如科技、传媒和电讯,及生物科技与健康企业等,将是IPO的增长引擎。
(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