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乘车”要便利更要安全

日前,经过一段时间试点,沈阳地铁刷脸乘车业务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需要注意的是,包括沈阳在内的不少城市,地铁“刷脸乘车”时需要乘客摘下口罩。技术突破需要一个过程,倘若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实现“戴口罩刷脸”,也可采取“弹性时间”刷脸乘车。

“刷脸乘车”要便利更要安全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1-28 06:42
来源: 经济日报
2022-01-28 0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经过一段时间试点,沈阳地铁刷脸乘车业务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前,成都、昆明、西安、郑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铁也都开通了刷脸乘车业务。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完善,“刷脸”的应用场景逐渐拓展,进一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包括沈阳在内的不少城市,地铁“刷脸乘车”时需要乘客摘下口罩。这主要是为保障人脸识别过闸支付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与识别效率,以防止不识别或识别错误,但这也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地铁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且处于地下,空气流通受限,如果大量乘客扎堆儿摘口罩,容易造成感染风险,对疫情防控不利。

其实,作为一种新技术,刷脸乘车能够减少人们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接触,提高通行效率。如果能在提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发挥好刷脸乘车的优势,也有助于疫情防控。可以考虑从技术上入手,研发并使用更为科学、精准、高效、安全的技术系统,实现更为便利、安全的“戴口罩刷脸”。

技术突破需要一个过程,倘若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实现“戴口罩刷脸”,也可采取“弹性时间”刷脸乘车。比如,在非高峰时段视情开展刷脸乘车,提高过闸效率,避免人员聚集。在早晚高峰地铁客流量大时,则暂停或暂缓刷脸乘车,确保安全。

乘客也绝非疫情防控的旁观者。在享受刷脸的便利时,乘客也应尽量避免“扎堆儿摘口罩”“挤着出示健康码”,尽量提前准备好实时、准确、真实的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主动配合安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与相关部门共筑乘车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