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记者 阮煜琳)近年来中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生态环境部21日表示,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2-22 02:1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2-02-22 02: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阮煜琳)近年来中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生态环境部21日表示,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鼓励各地探索将汛期污染强度纳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推动上下游协同治理。

2021年,全国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与2020年相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2%,均达到2021年水质目标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近年来,各地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城乡面源污染逐步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一些地方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为指导各地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

“汛期污染强度”是指某断面汛期首要污染物浓度与考核目标浓度限值的比值,主要反映监测断面汛期污染程度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差距。

通知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以汛期水质劣于Ⅴ类河流断面、劣于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断面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国控断面,充分利用自动监测数据,识别汛期首要污染因子及其最大污染浓度,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同时,鼓励各地探索将汛期污染强度纳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推动上下游协同治理。(完)

(阮煜琳)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