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白庚胜:打造“新基建” 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

全国政协常委白庚胜:打造“新基建” 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08 15: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提出了关于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存状况持续改善,文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深入,文物和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拓展。

白庚胜表示,在数字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博行业在努力推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维观念保守、财政资金紧缺、专业人员不足、体制机制受限等主客观困难。

白庚胜指出,当前我国文博行业亟待找到文物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新手段,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亟需找到文物与当代年轻人的连接点,拉近当代年轻人与文物的距离;亟需找到文博行业可持续的数字服务,推动文化遗产的多元共享。

因此,白庚胜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建议相关部门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从展示、传播到文物采集、修复、存储等各环节,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加强文博行业的全链条知识产权管理,支持数字文物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快制定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文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支持文博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建立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

二是推动文物活态化传承。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文博机构联合高校、企业、组织等力量,共同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实现传统文化“出圈”。强化内容建设,加强文物IP开发和转化,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现象级产品,引领青年文化消费,创作满足年轻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表现手法,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支持文博机构发展沉浸式、云展览、云旅游、云直播等数字体验项目。

三是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化参与。建议有关部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大众化参与,创新传播推介方式,借助科技、产业、艺术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挖掘呈现出来。

(编辑:刁云娇 李海鹏)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