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企业抗疫 多地纾困措施密集出台

春节过后,各行各业纷纷进入了复工复产模式,但在疫情反复形势下,企业经营发展面临不小压力。无锡则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措施50条”,涉及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费用清减力度、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9个方面,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助力企业抗疫 多地纾困措施密集出台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2-03-28 08:0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2-03-28 08: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节过后,各行各业纷纷进入了复工复产模式,但在疫情反复形势下,企业经营发展面临不小压力。对此,近期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密集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和配套文件,通过减税降费等多项举措助力企业渡难关、谋发展。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天津、杭州、无锡、苏州、常州、青岛、深圳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出台相关助企纾困政策。

3月26日,杭州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针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运输业等行业出台了40条纾困扶持措施,更大力度地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无锡、天津、深圳也出台了助力企业纾困政策。其中,天津出台的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5条措施中,围绕市场主体关心的税费减免、稳岗用工、金融支持等方面分类施策,进行精准扶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无锡则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措施50条”,涉及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费用清减力度、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9个方面,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深圳更是把降成本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发布惠企纾困“三十条”,通过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险费、缓缴或降低住房公积金、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为中小企业送去“定心丸”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产业链大动脉的“毛细血管”,背后关系着无数人的就业。3月27日,杭州四季青一家经营服装的店主王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客流量比之前明显减少,加上年初疫情影响,库存、人工、房租成本又很高,自己的门店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在他看来,杭州出台的40条纾困措施更像是一场“及时雨”,特别是税收、房租等减免措施,确实解决了很多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一些信贷鼓励政策措施,也给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本轮各地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均把企业降成本放在首位,用真金白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包括减税降费、设立纾困资金、社保缴费补贴、发放消费券、融资支持等。根据政府部门统计,深圳出台的惠企纾困“三十条”预计为深圳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无锡2022年兑现产业扶持资金预计达110亿元左右,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00亿元,新增缓缴税费预计达75亿元。

同时,各地助企纾困政策也不约而同地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竞争力,如扶持“专精特新”、推动“小升规”“个转企”、助力数字化转型,同时强化生产要素、企业权益、人才支撑等保障。

深圳惠企纾困“三十条”中提出,全力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对企业2022年新投资并完工纳统的技改项目,按照深圳有关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操作规程,在同等条件下按最高的资助比例足额资助,单个项目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助。对2022年新开工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按照“一项目一策”给予跟踪支持,分段予以资金奖励。

在深圳南山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标准进一步提高。据介绍,深圳南山区对于处在封控、管控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将租金补助标准从普惠性的每月50元/平方米提高到每月80元/平方米。

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上,无锡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50条”中也涉及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开展企业梯度培育等措施。其中,新增了对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和有效投入奖补。

(杨烨)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