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发力 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产销提供更强保障

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金融保障,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金融政策发力 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产销提供更强保障

来源: 经济参考
2022-04-22 14: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其中,《通知》提及,“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的金融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金融保障,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通知》高度关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对“油瓶子”和种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以及鼓励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联合发力,有利于引导更多资金流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

实际上,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30条政策措施。与此前的30条相比,此次出台的23条举措根据当前情况做了相应调整,新增了一些针对当前特征的精准支持措施,其中就包括“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的金融保障。”

具体来看,《通知》指出,用好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适时增加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主体的支持力度。围绕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及时保障中央储备粮信贷资金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收购加工金融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化金融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支持与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动密切相关。

“从国际情况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对世界粮食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加剧了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国际农业产业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国际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年3月食品和谷物价格指数升至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我国国内主粮充分自给,但油料等其他作物需要依赖国际市场。从国内情况分析,现在正值春耕播种的关键时节,春耕不等人,吉林等部分产粮大省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因此,稳住农业基本盘,强化金融支持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她说。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我国金融机构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涉农信贷投入力度稳步加大,不过,仍存在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不足、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配套机制有待完善等难点。进一步支持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通知》做出全面政策部署。

首先,《通知》高度关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在何婧看来,粮食产业链涵盖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资金需求集中性的特征。农业从业主体往往因为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物、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等原因,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通知》强调,‘围绕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强化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她说。

其次,《通知》强调对大豆和油料等“油瓶子”和种源技术攻关等重点领域、环节的金融支持。何婧表示,我国的粮食生产持续丰收,实现了口粮的绝对安全。但是在油料供给方面,大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等进口量不断攀升,如何提升大豆油料作物国内产量迫在眉睫。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因此,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的方向,围绕大豆和油料产业的全产业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意义重大。

何婧还说,我国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唯有通过品种改良、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作技术的进步等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其中,种业是关键。“我们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农业生物育种项目具有投入大、不确定性强和时间长的特点,迫切需要中长期的信贷支持。《通知》中指出‘加强对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体现了金融现代种业等农业科技提升的关注和重视。”她说。

最后,《通知》鼓励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要联合发力。何婧说,《通知》在粮食收购环节,不仅仅强调了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还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收购。农业发展银行应继续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确保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和宏观调控收储资金需要。伴随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也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发系列金融产品,服务市场化的粮食收储和加工主体。在政策性为主商业性为辅的格局下,保证粮食收购时的资金支持。

(张莫)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