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物资到家,上海电信114为独居老人打通“数字保供”专属通道

来源:东方网    2022-05-16 15:52
来源: 东方网
2022-05-16 15: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在“买菜靠抢、物资靠团”的疫情封控状态中,这群不会“抢”菜的独居老人可能面临着更多的生存困境,是这场战疫中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为保障老人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供应,配合政府做好抗疫保障工作,上海市经信委联合上海电信114,协同上海市商务委牵头的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等重点保供企业,与相关街道社区共同开展“数字助老保供”专项行动,通过基层提供的老年数据,根据其生活所需设计了标准保供套餐,通过114电话外呼去主动收集老人物资需求,对接社区及保供企业下达订单,最后由社区志愿者上门配送。这个助老保供服务流程,为疫情中的上海老人搭建了一条“电话生命线”。

结合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帮助上海的老年人解决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在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由上海市经信委等政府单位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起了“数字伙伴计划”。也因为有了充足的积淀准备,在这次防疫保卫战中,数字助老保供行动才能行之有效,聚合起多方力量去共克时艰。

助老爱心“第一棒”,保供助老流程化

在收到上海市经信委专项任务命令后,上海电信114“云端”开启物资接力第一棒。基于丰富的为老服务经验,上海电信114连夜搭建起云呼叫平台,并根据上海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迅速建立框架、话术、脚本等系列平台机制和流程。

负责前台外呼、联系老人的专线话务员通过电话排摸的方式收集社区老年人需求;中台保障人员跟进落实服务支撑,做好后台订单处理及下发。得益于前期与保供企业之间建立的联络沟通渠道,上海电信114根据老人所处的街道小区信息,将老人的工单发送至对应的保供企业接口人,由保供企业承担物资分拣及配送到指定地点,“最后一公里”则依托社区志愿者完成爱心物资送达的最后一棒,将老人订购的食品、日用品、蔬果牛奶等必要生活品第一时间里送到他们的手中。

物资送达并确认商品质量后,老人可自由选择电子支付或现金支付,让许多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老人都能接受。保供企业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十多种优惠平价套餐,质量有保障,价格优惠种类丰富,蔬菜50元套菜内包含各类绿叶菜、黄瓜、番茄等,水果50元套餐包含苹果、香蕉、橙子等品类,为老人补充日常所需营养。此外,米面粮油、蛋肉鱼奶、保洁等多重套餐均可供选择,让许多因疫情生活困难中的老人得到及时而又温暖的救助与帮扶。

为了这次助老保供工作能发挥更大的帮困作用,需要克服许多因疫情封控造成的痛点难点,例如:保供商品的质量把关、最后配送问题、“阳楼”老人的现金支付问题,市经信委、商务委与上海电信114在项目前期,每天晚上召集保供企业和街道开复盘会,要求当天问题当天处理解决,同时114助老客服根据老人们的实际反馈和订购情况,不管改进服务方式、调整话术脚本,增加老人的应急困难救助等,同时通过动态排班、加大服务质量品控力度,从而能更有效地与老人们沟通,同时话务员亲切的沪语对话也给封禁中的老人带去了114“有温度”的关爱。

数字保供不断拓展,让居家养老不再难

助老保供项目陆续上线后,上海电信114前后共收到各街道老年人数据1.2万余条,其中不乏重复、空号等问题数据,为了触及更多高龄独居老人,上海电信114助老保供专线对无人接听数据采用“一日三呼”的方式尽可能联系到老人,不让一个老人“遗漏”。同时这样的精准外呼服务也帮助街道可以及时纠偏、更新所属老人的信息,帮助街道及时掌握、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其解忧排难。

自专项行动启动试点以来,上海电信114热线已对曹杨新村、北新泾、彭浦新村、友谊、新华、甘泉、临汾七个街道开展工作。老人们陆续接到来自“电信114”的电话,询问家里的物资情况,并提供平价助老保供套餐订购服务,不少老人在订购的当天就收到了平价保供餐。自4月18日正式启动至5月15日,上海电信114助老保供专线已完成外呼18638户高龄独居老人,帮助老人完成批1400次的物资代购,累计通话时长超过4万分钟。

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 上海电信114团队已与多个街道以及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等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保供工作模式。随着“数字助老保供”专项行动覆盖范围不断扎实深入,这一模式将会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数字应用和工具,推广到更多的基层社区,覆盖更多的城市老人们。

上海是一座数字智慧城市,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疫情袭扰的情况下,守护老人特需保供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关爱老人需求,解决老人买菜等生活难题,为特殊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是对上海智慧城市管理、适老化服务提出的一项考验。下阶段,上海电信114将总结此次助老保供工作成果,持续完善“114数字语音门户”的结构内容建设,同时对接城市养老管理的职能部门,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通信类业务,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度与深度,助力城市打造常态化防控阶段的助老服务功能体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