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非遗探寻匠心 百万网友点赞泸州老窖:真正“活”起来的文化!

来源:东方网    2022-06-13 15:24
来源: 东方网
2022-06-13 15: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央视新闻“云赏非遗 探寻匠心”新媒体直播节目来到酒城泸州,带领网友探秘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体验泸州老窖酒非遗酿制技艺,沉浸式感受泸州老窖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跟随央视新闻直播镜头,百万网友“亲临”“中国第一窖”,触摸历史印记,嗅闻美酒醇香,聆听传承故事。活窖池449年持续酿造生香,活技艺698年不断代传承,泸州老窖对“活态双国宝”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打动网友:“这是真正‘活’起来的文化!”

449年活着的窖池:既是年长者,也是“正青春”!

公元1573年(明万历年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舒承宗采泸州城外五渡溪优质黄泥建造窖池群,传承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建造早、连续使用时间长、原址原貌保存完整的古窖池群落,为后人留下了“1573国宝窖池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1996年,1573国宝窖池群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随后连续两度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里到处都是年代感,我脚下踩到的是明代的小青砖……”节目中,总台央视记者蒋林带领网友走进1573国宝窖池群。自建成投粮起,1573国宝窖池群449年来从未间断过酿酒生产,不断创造价值、造福民生,和享誉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样,是名副其实的“活文 物”。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周军介绍了窖池“活”着秘密——以酒养窖,窖泥生香。持续不间断使用时间越长的窖池,其窖泥中富含的有益微生物就越丰富,微生物在几百年里一直繁衍生息,代谢生香,从不间断,方能酿造出高品质的浓香型白酒。

在窖池边,周军向窖池壁倒入酒液,演示泸州老窖代代相传的“以酒养窖”。看着酒液慢慢浸润窖泥,为其中的微生物输送养分,蒋林感叹到:活着的微生物、活着的窖池!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窖池,从未间断地传承使用,它们既是年长者,也是‘正青春’!”

698年非遗技艺,讲述真正的活态传承

文化遗产的保护贵在利用。一代又一代泸州老窖酿酒人不仅精心守护国宝窖池,还始终传承百年酿艺。

公元1324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发明酿酒曲药——“甘醇曲”,开创了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而后698年,该技艺经师徒相承、口口相述,传承至今已至24代。2006年,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非遗技艺有何独特之处?蒋林跟随传承人们体验了续糟配料、回马上甑、看花摘酒、醅糟入窖等核心环节。所谓续糟配料,是浓香型白酒特有的酿造工艺。酒糟先在窖池里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发酵,发酵完成的酒糟加入新鲜的高粱拌匀,随后进行蒸馏出酒。蒸馏的时候,酒糟与粮食中的香味物质会被提取出一部分。蒸馏完成后,大部分酒糟和粮食要继续回到窖池发酵,不断循环往复,酒糟里的香味成分便不断循环富积。这也是泸州老窖“浓香”的原因之一。

手捻高粱、嗅闻窖泥、品尝中段酒……蒋林连声赞叹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神奇”,也被泸州老窖酿酒人的匠心传承感动,直言看到了“最好的非遗传承”。

让非遗可感可知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透过直播镜头,数百年的时光如酒香流淌。作为从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发展起来的酿酒企业,泸州老窖传承非遗技艺、守护文化遗产的故事也变得鲜活起来。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 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毋庸置疑,文化遗产不应该只在博物馆、艺术馆中展出,非遗技艺也不该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不断创造时代价值,融入现代生活。

白酒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消费品,承载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也代言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泸州老窖酿酒人不仅坚持使用老窖池群和传统酿制技艺酿造美酒,亦不断创新探索,推动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助力人民生活、促进人民共享,将非遗打造成为人们可感知、可获得的生活方式。

未来,泸州老窖将继续肩负中国名酒使命,积极推进文 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挖掘和传播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价值符号,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推动时代进步,助力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