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

在日前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健全系统性风险评估、防范、预警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特别注重对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短期热钱的监管,统筹扩大开放与维护安全。

中国金融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

来源:中证网    2023-03-20 09:26
来源: 中证网
2023-03-20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日前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多位监管部门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资机构在华取得长足发展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阶段,要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营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统筹扩大开放与维护安全。

外资机构在华取得长足发展

在债券市场方面,宣昌能指出,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到2022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其中股票和债券的规模分别为3.2万亿元和3.5万亿元;境外发行人累计在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6300亿元。“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宣昌能说。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论坛上表示,随着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和资产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5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911家,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7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68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9家代表处,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达2.26万亿元。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介绍,外资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资管领域以及评级、支付领域,都有外商独资公司或在华独立实体、中外合资公司。

统筹扩大开放与维护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下阶段,要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吸引更多全球高质量金融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金融支持。

“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的目的是实现更可持续、更加繁荣、更高水平开放下的增长,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全球化和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宣昌能说,中国一直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会更加凸显。此外,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也具备较多和较好的投资前景。

为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营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尤为重要。曹宇表示,将在内外资一致的基础上,主动回应外资金融机构诉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激活在华外资机构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共同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认为,要配套构建中国特色重点领域治理框架,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系统性风险评估、防范、预警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特别注重对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短期热钱的监管,统筹扩大开放与维护安全。

(欧阳剑环)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