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8日讯(记者孙美真)枫香染,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位姑娘偶然把织机摆到一株百年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在织成的白布上,姑娘将白布印染后,竟然现出了美丽的图案,“洗搓不去,入缸浸染,呈梅花状,蓝底白花,族人欣然,始有枫香染”。
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中间的河坝河,为枫香染布的漂洗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一方瑶族文明。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600多年来,枫香印染已然成为贵州麻江瑶族最主要的传统手工艺,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和用料都很讲究,自成一体,所用材料均取自天然。主要用枫香树油和牛油配制的油料在布上绘图点花,油料因渗透力强,风干后质地柔软,在接下来的洗染过程中不会像蜡染那样因破裂而产生冰纹,图案清晰,色彩对比强烈,被誉为布上的青花瓷。1991年曾有20余件枫香印染制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8年枫香印染技艺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完成所有制作工序的枫香染成品。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麻江瑶族自织的棉布。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瑶族妇女在自织棉布上手绘图案,这些图案以传统的变形夸张的花、草、鱼、虫、雀为主,间以几何纹、雷纹、云纹、锯齿纹等。绘制这些图案不需模板,因为这些纹样已经深深刻在这些手工艺人的脑海里了。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瑶族妇女用竹签沾上熔化的枫香油牛油混合物,顺着所绘图案上油,称为“点花”。将点花后的布晾于通风处阴干20余天后待染。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将点花后的布料送到染坊染色,染料主要来源于一种多年生草本—马蓝。这些布料经过浸泡、晒干、再浸泡反复七八次,才能染成。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染后进行晒干的布料。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瑶族妇女衣着上的花纹和头上的盖巾都由枫香染制成。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河坝村的瑶族妇女在进行枫香染的绘制、点花。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江县于2022年建成枫香印染传习基地,并培育了麻江河坝民族工艺品公司、麻江县河坝靓丽瑶族文化产品旅游开发基地等多家本地企业,生产枫香印染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带动群众就业200余人。并积极组织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吸引游客到瑶韵河坝进行研学游,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