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 着力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多位监管部门人士9月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延续、优化了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研究出台了一批针对性强的新措施,打出一套税费政策“组合拳”。

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 着力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3-09-08 07: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多位监管部门人士9月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延续、优化了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研究出台了一批针对性强的新措施,打出一套税费政策“组合拳”。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储备研究,着力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更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了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

例如,在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方面,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针对性强、支持力度较大、受惠面广、实施期限长。

“根据2022年数据,约七成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需要缴纳税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大税费支持力度,同时叠加其他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王东伟介绍,比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央财政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付进度;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等,推动形成政策合力,强化政策支持的强度、力度。

“今年以来,延续的税费政策项目多、涉及领域广、延续时间长,契合企业期待,把该延续的政策及早确定、对外发布,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企业安排好投资经营活动创造稳定政策环境。”王东伟表示,下一步将在协同高效抓好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策储备研究,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着力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更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罗天舒介绍,今年1-7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缓费达1.05万亿元。

切实减轻居民税收负担

为切实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近期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二是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三是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

国务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分别由现行每孩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

“提高‘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利于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王东伟介绍,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个人基本不缴纳或者仅缴纳少量的个人所得税。上述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以后,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幅度更大,我国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受益最大。

为让纳税人在享受上述优惠时更加省心省力,罗天舒介绍,国家税务总局进行了征管信息系统升级,让纳税人可以及时按照新标准享受该政策。从9月起,对于在今年已经填报过这三项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本人不用再做任何操作。在9月之前,已经按照原标准计算预缴税款,多缴的那部分税款,可以在纳税人今后几个月要预缴的税款中进行抵减。如果今年内没有抵减完的,明年在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继续享受。

以更严要求护航政策红利

在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过程中,多部门以更严要求护航政策红利。

“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政策落实、一手抓风险防控,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违规享受和骗取税费优惠行为。”罗天舒表示,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8月以来已公开曝光涉税违法犯罪案例29起,内部人员失职失责、内外勾结等案例4起,更好护航各项优惠政策落快落准落稳。

在治理涉企违规收费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负责人陈志江表示,涉企收费领域广、环节多、政策性很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乱收费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从检查发现的一些根源性问题以及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或公用企业是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的一些重要因素。

“今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把三个领域作为涉企违规收费整治的重点。”陈志江介绍,一是聚焦规范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聚焦规范金融领域的收费,主要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聚焦规范水电气暖公用企业收费,降低企业用能方面的成本。

“从最近的执法检查来看,涉企违规收费的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治理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陈志江称,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协同联动,丰富监管工具箱,标本兼治,推动涉企收费规范有序。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