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看点】“老鼠仓”、业绩“黑洞”,华夏基金持续透支市场信任

2023-11-24 17: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郑佩玉、李志凌

近日,基金行业再次曝出“老鼠仓”事件,作为涉事人时任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基金)不得不“被动式”面临非议。

据河北证监局消息,华夏基金原基金经理夏云龙利用未公开信息“炒股”,被罚没超千万元。华夏基金在基金经理的管控上频现问题,让市场投资者大失所望。

管不住“老鼠仓”

据河北证监局11月10日发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时任华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的夏某龙,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被河北证监局立案调查,且已调查审理终结,对夏某龙责令整改,没收违法所得530.78万元,并处以530.78万元罚款。据处罚决定书,夏某龙从2012年3月至2023年3月任职华夏基金,期间先后担任投资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等职位,系华夏基金的从业人员。另据处罚决定书中涉及的华夏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华夏红利基金)和华夏周期驱动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华夏周期驱动基金)等信息,此处的夏某龙很可能就是华夏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夏云龙。

经查,夏云龙在担任华夏红利基金经理助理和华夏周期驱动基金基金经理之前就开立了由自己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自2019年底起先后担任华夏红利基金经理助理和华夏周期驱动基金经理。任职期间,夏云龙利用职务之便获取未公开信息,并利用自己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进行与自己所管理的基金趋同交易。

华夏基金缘何没有任何警觉?

今年3月份的一份离职公告,或暴露了华夏基金的“欲盖弥彰”。

2023年3月,华夏基金官网连发4条公告称,夏云龙因个人原因辞去华夏周期驱动基金、华夏景气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华夏景气驱动基金)、华夏新锦程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新锦顺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其中,夏云龙任职华夏景气驱动基金经理仅10天就离任了,离任原因相关公告显示是“个人原因”。缘何管理该基金仅10天就匆匆离任?现在,结合这份行政处罚公告,或许能隐约看出些许端倪。

据公开信息,近10年来涉“老鼠仓”的机构中,华夏基金涉案人数最多,在“老鼠仓”事件上多次重蹈覆辙。其中包括2014年罗泽萍和弟弟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股票交易,非法获利超过1,300万元;2017年童汀与父亲合作,趋同交易超过7亿元,非法获利1,256万元;2018年田冬宇和刘光谱于华夏基金进行股票交易,累计趋同交易2.05亿元,非法获利362万元;2020年王鹏与父母合谋进行交易,非法获利1,773万余元。

“见一叶而知深秋”,这些案件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华夏基金在信息管理和员工行为监管方面漏洞的“冰山一角”。另外,早在2015年证监会针对“老鼠仓”事件处罚涉案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就被证监会叫停6个月新发基金业务。

难言业绩“黑洞”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基金老鼠仓人人闻之愤怒。之所以愤怒是人们看到了这种盗窃持有人资产的恶劣行径。但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净值缩水,确实是人们不易察觉的。

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4月,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基金公司。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管理基金710只,资产规模已达到12,379.84亿元。

如此庞大的资管规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偏股基金业绩却名落孙山。尤其是随着王亚伟等中坚力量的陆续离开,曾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华夏基金,权益投资类产品一蹶不振。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华夏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近三年平均回报率为-13.87%,明显跑输同类基金同期-11.76%的平均业绩;近五年,华夏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38.94%,更是远远跑输同类基金同期52.78%的平均业绩,收益率跑输了13.84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也类似,近五年华夏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率47.36%,同样远远跑输同类基金同期平均57.94%的业绩,收益率跑输了超10个百分点。

即便是债券型基金,华夏基金近几年业绩也被甩在队伍后面。近一年,华夏基金旗下的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28%,而同类基金同期平均业绩为2.48%;近三年,华夏基金旗下的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6.29%,依旧跑输同期同类基金9.57%的平均业绩。

华夏基金有着超万亿元的规模,这个业绩“黑洞”到底有多深,人们无法估算。

不过,凭借着资产规模的庞大,华夏基金依然日子很“滋润”。2022年,华夏基金旗下基金管理费高达60.48亿元;2023年上半年,华夏基金管理费高达30.91亿元。

《基金看点》注意到,投资者已经对华夏基金表现出了“用脚投票”的态度,华夏基金的新发基金认购寥寥。据同花顺数据,今年以来,华夏基金发行基金数量达到55只,但发行规模仅221.38亿元。与2022年全年相比,发行基金数量少了1只,但发行规模却少了393.53亿元,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由2022年的10.981亿元锐减至2023年的4.025亿元,降幅达到63.35%。对比2020年和2021年,这种差距更是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华夏基金发行基金数量分别达41只、94只,发行规模分别达1,034.31亿元、1,373.52亿元,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分别为25.227亿元、14.612亿元。

作为规模领头羊的华夏基金,如此孱弱的管理业绩在投资者心中还能走多远?(本文仅为作者个人研究陈述,不代表本网观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