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围至17省市26地 惠企便民亮点多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使用体验升级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数据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展至17个省市的26个试点地区,在惠企便民方面展现出颇多亮点和潜力。

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围至17省市26地 惠企便民亮点多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1-16 15: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4-01-16 15: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手机无网无电也能刷开地铁闸机,数字人民币纳税缴费实现全场景应用,产业园区内门禁、消费、工资发放等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一卡搞定……近日,记者在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苏州采访调研了解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使用体验升级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数据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展至17个省市的26个试点地区,在惠企便民方面展现出颇多亮点和潜力。

“之前每次坐地铁都得提前开始找乘车码,自从办了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手机碰一下就可以支付了。”在苏州地铁2号线骑河站,乘客袁晶将黑屏的手机往闸机处轻轻一靠,地铁闸机便被刷开,整个进站过程十分“丝滑”。

苏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清分票务部副总经理吴超告诉记者,苏州轨道交通在全国首次以智能锁定方式,实现了无网无电状态下通过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直接进出地铁闸机的应用场景。“开通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的用户,在手机锁屏或关机状态下,也能正常进出闸机。”他说。

不断提升便民程度的同时,数字人民币在惠及企业方面也在不断发力。记者在苏州市相城区政务服务大厅看到,大屏幕上播放的数字人民币纳税缴费指引视频正吸引不少人观看。据了解,相城区税务局已实现数字人民币纳税缴费全税费种、全场景、全场所应用。

“我们公司从2023年1月起,就开始用数字人民币纳税缴费了。这是当年在办理涉税业务上最让我惊喜的一项举措。”苏州高铁新城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会计芮洁琼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用数字人民币完成了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的税款缴纳。她坦言,由于企业日常经营中也较多使用数字人民币,当日常经营账户和缴税账户都合并到数字人民币账户后,不需要“两个账户来回倒腾”,工作方便了许多。

“我们自2020年起就开始探索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纳税缴费。数字人民币具有实时到账、低手续费等优势,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税费支付方式,满足企业、个人多元化缴纳税费的需求。”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相城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忠介绍,截至2023年底,累计共有近2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使用数字人民币纳税缴费近200亿元。

除了纳税缴费外,数字人民币的综合化场景应用及相关金融服务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便利与实惠。在黄桥未来工场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产业园,集成园区管理、配套服务、员工消费的数字人民币消费闭环场景令人眼前一亮。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冯晓明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发放已实现园区内全覆盖;企业也都开设数字人民币对公账户,实现部分工资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金融机构也为关联企业提供特色化金融产品。

“开通数字人民币账户后,我们企业可通过数字人民币缴纳房租、物业、水电等费用。通过数字人民币缴纳租金的企业可以享受每月1元/平方米的租金优惠。目前工商银行也对我们使用数字人民币贷款提供了优惠和便利。”国泰中耀产业园开发(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展至17个省市的26个试点地区。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苏州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上述创新探索与实践也成为全国各地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的缩影。

“目前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已从个人消费场景延展到薪资发放、普惠贷款、绿色金融等对公企业服务,以及财政、税收、公用事业、电子政务、助农扶贫等政务服务场景中,为国家战略实施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央行数研所副所长狄刚说。

近日各地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消息频出。福建省已实现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缴纳税费,截至2024年1月2日,全省累计办理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金额超360亿元;深圳市罗湖区日前发行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商圈预付卡”;江苏省交出的 “成绩单”则显示,2023年全省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全国第一,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消费红包、补贴6亿元,下一步将深化数字人民币在智能合约、物联网支付、绿色发展等领域应用……

狄刚表示,数研所按照“十四五”规划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努力打造满足公众需求的数字人民币,建设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包容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抓手。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