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部署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上市公司调研走访工作,切实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
自1月29日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以下简称“全国视频会议”)召开后,多地落实会议要求,研究部署走访服务上市公司相关工作,或组成工作专班、调研组,或由相关负责人带队,走进辖区上市公司,帮助公司解决难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
市场人士认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一些经营上的困难,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到上市公司走访调研,有助于找准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决上市公司实际问题
2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相关领导带队走进融捷股份,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帮助解决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提振信心、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公开信息,自1月30日以来,全国视频会议召开一周内,已经有天津市、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云南省、福建省、重庆市、湖北省、西藏自治区、江苏省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署或开展走访服务上市公司相关工作,通过解决一些代表性上市公司的实际问题,引导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助力市场稳定和改善社会预期。
从被走访的企业来看,大多为当地龙头企业或特色企业。地方政府密集走进上市公司,释放支持优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组织开展对龙头企业或特色企业的走访调研,一方面有利于通过调研为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提供实质支持,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增加优质公司的关注度,推动上市公司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稳定和市场价值修复有积极作用。
提高上市公司可投性
解决上市公司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如重庆市政府有关领导在走访时提出,上市公司要聚焦主业,围绕产业升级做优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市值和可投性。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核心和关键,需要加强全流程监管。首先,要严把“入口关”,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从源头筛选优质企业上市;其次,上市公司要聚焦主业,利用好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回报投资者意识;最后,要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功能,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及时出清劣质公司、僵尸企业。
证监会对提高上市公司可投性亦做出部署。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更加积极开展回购注销、现金分红。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更加严密有效的监管制度。
近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在2024年度“第一期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培训班上要求上市公司要弘扬“优等生”文化,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郭瑞明表示,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优等生”,应当诚实守信、真实透明、规范治理、专注主业、回报社会,通过“优等生”文化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这“五种能力”。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调研,解决上市公司的实际问题,推动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和投资意愿修复,进而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心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境内A股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有5334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在稳定经济贡献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4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的59%。
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陕西省工作专班在调研隆基绿能时提出,要继续做好产业进步领路者,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各产业领域的龙头公司,优质上市公司做强自身业务,对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投资意愿修复,有助于带动基建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效助力经济稳增长。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自身体量不小,而且能够引领非上市企业,其投资意愿修复,对于稳经济意义重大。”
(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