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年年稻麦香 不负一年好“丰”景

来源:东方网    2024-09-05 16:54
来源: 东方网
2024-09-05 1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深秋将至,丰收在望。近年来,牛佛镇全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出牛佛特色粮食安全“稻”路,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小田”变“大田”,新型经营主体如火如荼

按照新型经营主体为公司、新型服务主体为村集体的整体思路,成功引进新型经营主体15家,率先走出“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的牛佛实践。村企联建。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村企合作模式,创新成立村办企业红藕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水稻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周边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元、群众就近务工5000余人次、同比增收400余万元。产业连抓。引进自贡市安融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红旗村“稻+”产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红旗建设稻虾、稻蛙、稻鱼基地1500余亩,同步发展稻虾、稻蛙、稻鱼、稻药等多个“水稻+”产业模式,解决村民就业800余人次,户均增收3000余元。

“粮田”变“良田”,新质生产力大显身手

近年来,牛佛镇依托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紧密围绕绿色、高质、高效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新技术嵌入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力跃升。科技赋能。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全力建设红旗村智慧化育秧中心,奋力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机械耕种。无人驾驶的农机、全自动智慧育秧的流水线、全天候动态监测的大棚,一幅幅全链条机械化作业的火热场景共同描绘了牛佛镇在推进现代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牛佛实践新画卷。

“贫田”变“金田”,联农带农富农成效显著

多年来,牛佛镇通过融合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集体经济等发展举措,快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之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动能。产业富民。紧密围绕“特色产业富民”,通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典型示范。红旗村“水稻+”产业示范片、罗塘坝村小园子示范片、牛佛——何市稻虾产业示范片、青年村稻蛙产业示范片,四大片区近5000亩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强大“张力”,奋力谱写牛佛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接下来,为有力保障秋收工作平稳有序、高效开展,牛佛镇党委政府将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农机检修、农技指导等多方面工作,抢抓农时、不误秋收,为“战略腹地”的粮食安全和供应链稳定积极贡献牛佛力量。

(周烜令 、胡译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