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耐心资本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施工图”明晰

壮大耐心资本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施工图”明晰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4-12-13 07:1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4-12-13 07: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诸多提法、要求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为做好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供重要指引。

专家表示,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将继续全面推进,壮大耐心资本,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重点。资本市场改革“施工图”愈发清晰,未来需抓好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夯实市场“稳”的基础。

支持创投做大做强

创业投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会议确定,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今年以来,有关方面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为继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部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举措,要求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

专家表示,当前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需着力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扶持、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其中,拓宽资金来源,主要是鼓励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在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的同时,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

围绕进一步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建议,推动形成银行、保险、社保、母基金等多层次的长期资本供给体系。同时,探索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鼓励社会资本长期参与创业投资。

打通“长钱”入市卡点堵点

会议确定,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是稳住股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证监会主席吴清此前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进一步打牢投融资协调发展基础,实现量的总体平衡,质的持续提升,权责的有效制衡。

市场人士预计,投资端改革将加快推进,更多新举措有望研究推出,促进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ETF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有望持续为权益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ETF兼具股票和指数基金特色,能合理分散风险,更好满足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有关部门近期也出台诸多支持举措,大力推动指数化产品创新,有望推动指数化投资加快发展。

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12月15日推广至全国,有望进一步提升权益市场投资规模。在天弘基金等机构看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可有效将个人养老金部分集中,由基金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代为管理,并投入资本市场,引导养老金融资产转向“长钱长投”。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端改革加快推进,也将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并促进投资行为长期性,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让“稳住股市”更有支撑。

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会议确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人士认为,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长钱”加仓中国资产的配置热情也有望提升。

监管部门近期表示,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目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将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吸引全球中长期资金。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更好满足国际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需要。深入开展证券期货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

随着投资展业便利度提升以及支持性政策不断加力,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乐观情绪正在上升。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预计,国内政策利好与个人投资者资金净流入将会是支撑2025年A股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

(昝秀丽)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