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来源:东方网 
2017-09-07 16:54:35

在“滴水是金”的包头,生态建设与水资源利用的平衡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生态修复不节水难持续是包头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这座干旱和半干旱城市必须突破的瓶颈。而在近年来逐步扩大的大青山南坡绿化等生态建设工作中,这一难关正在逐步化解。

资料显示,包头市大青山南坡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石厚土薄、干旱高寒、贫瘠低肥、立地条件差。不足10公分的土层,年均309毫米的降水量,年均2331毫米以上的蒸发量,近80℃的全年温差……加之极少的土壤养分含量:氮0.01~0.21%、磷0.01~0.06%、钾0.01~1.2%……这片山地,无疑是世界罕见的困难立地造林区域。

近年来,天龙生态将乡土树种广泛应用于治山造林、通道绿化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乡土树种虽具有不浇水保存活的优势,但在无水肥一体化养护的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难成森林,且逐步变成“小老头树”,包头生态修复仍需继续强化科技的力量并用于实际工作中。

内蒙古“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落成通水仪式现场

让树木“春风得意”来之不易

8月23日清晨,九原区梅力更景区。绿意盎然的林区一直延绵到巍峨大山的半腰。曾经的沟壑和碎石荒坡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如此均匀、茁壮的绿色,其关键便在于隐藏在大山脚下的一座智能小屋,在于以此为心脏向四方延伸的以色列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科技。

这“心脏”便是“中以林业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养护站”,几个罐子几路管线,一台电脑构成了室内的全部。内蒙古天龙生态的董事长崔贵明说,这间小屋是中控室也是气象站,周围16200亩林地的全部信息都掌控在其中。土壤的干湿情况、风力、地表温度、蒸发量等基础信息,哪里需要浇水、土壤需要哪些营养、浇灌量多少等数据信息均囊括其中,通过即时反馈的指令,小树、土壤的一声“咳嗽”马上便会转化为具体的灌溉施肥方案,让树木“春风得意”。

而在多年之前,这样的场景还只是幻想。崔贵明董事长说,17年前,天龙生态开始在包头大青山南坡的碎石中治山造林,为了让树木成活他们尝试了很多的办法,十余年的失败和教训总结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养护采用漫灌式浇水、高压式水车浇水、手拉管式浇水、微喷管式浇水等等不仅是对包头市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费水、费力、费钱不讨好,树木生长缓慢难成森林,且逐步变成“小老头树”。

“用巨大的投入换来难以成为森林的成果,那是无能的表现。”崔贵明认真地说。“一定有我们没有掌握的先进科技打通枷锁,2014年,以色列这个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的节水灌溉技术进入我们的视野。”

内蒙古“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左二)包头市任福副市长(右二)、天龙生态董事长崔贵明(左一)

科技养护闯进“绿色包头”

曾经大青山南坡赤裸的死灰一直是包头人的心病,对于紧邻大青山南坡的九原区而言尤甚。2008年以来,九原区扎实推进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保护,大青山南坡冲击扇得到了初步治理,林草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完成造林面积25526亩,栽植各类苗木173.51万株(丛),南坡一期绿化面积10000亩,南坡二期工程,到2015年完成了7000亩。在京藏高速公路两侧、110国道农区段及高速九原出口,启动三线绿化,到2016年高速两侧完成了绿化面积7496亩,110国道完成绿化面积1030亩。

10年,这样的绿化成果来之不易,而业内人士都知道,生态恢复不再简单的是“种”,关键在于“养”。传统的养护方式早已暴露其劣势,九原区政府深知,为了生态林可持续的绿,养护必须依赖科技,于是,今年5月,内蒙古首个和以色列合作的生态林智能水肥一体化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内蒙古“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天龙生态技术人员向以色列驻华商务公使高飞(音译)讲解林业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

九原区相关领导介绍,这个绿化科技养护项目采用PPP模式,将人工养护转变为设施养护,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计算等信息技术,做到科学养护国道绿化林,并严格按照国家绿化养护标准进行规范化养护,全面提升养护质量和效率,实现科技保绿,科技增绿等多方面达成合作协议。作为实施单位的天龙生态携科技养护保绿增绿的发展理念,以及人才、品牌、资本优势,在10年的养护过程中将为九原区节省养护费超亿元,未来的“绿色包头”他们功不可没。

包头大胆尝试意义深远

“在荒山绿化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对树木成活的影响,从前费水养护的模式不可持续,故而我们先后三次去以色列考察,2015年开始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高效养护技术,这个农业上的优势项目我们移植到大青山树木种植绿化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天龙生态董事长崔贵明介绍。

内蒙古“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天龙生态智能水肥一体化养护“保绿”G6高速通道绿化项目(航拍部分区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告诉记者,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高效养护技术改变传统生态林养护模式,由人工养护转变为设施养护使用设施养护方式。该方式能够保证生态林的成活率在98%以上,生长量比传统人工养护提高500%以上,从而确保了生态林保绿、增绿目标的实现。其次,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到生态林的科学养护。使灌溉与施肥能够按照生态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对水分与营养的需求进行。从而避免了人工管理滴灌系统经常出现的灌溉不及时和过量灌溉等问题,实现生态林标准化、规范化养护,全面提升养护质量和效率。另外,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护。它能够在节水70%的前提下节省化肥50%以上,有效的减少因施肥带来的水源污染,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地力衰退。按16000亩的平均价格计算,每年节省养护费用2133万元,每年节省水资源33.6万吨,可供包头市1万人使用一年。

内蒙古“中以合作·科技养护”项目在包头落地

天龙生态向包头市九原区汇报万亩智能水肥一体化养护“保绿项目”实施情况

以色列驻华商务公使高飞(音译)参观完九原区3号科技养护站后非常激动,他说:“每次想到中以之间农业上的科技合作,就会想到这个项目,因为个项目意义非常重大,内蒙古和以色列的环境非常相似,同样面对着缺水和荒漠化的问题。这样的合作对于全球其他荒漠化地区都有极高的借鉴作用。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高效养护技术非常复杂,这套智能化的系统,经历了以色列农业科技人员几十年的研发和完善。该项目是该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首次应用,包头在高新技术的大胆尝试与运用,让人非常钦佩。”

结合17年的绿荒山为生态,天龙生态已完成了将以色列技术从农业领域运用到林业种树以及荒山绿化领域的转化,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已经引起了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城市的关注,崔贵明认真的说,这项技术未来浇绿的不仅仅是大青山,它浇灌的是一个绿色的、节约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