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污水设施对周边环境负面影响 污水处理厂深藏地下

来源:东方网
2017-09-14 17:12:45

降低污水设施对周边环境负面影响 污水处理厂深藏地下

“没想到广州街头,还能看到这么迷人壮观的瀑布。”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沙太路北的一条河涌旁边,聚集大批路人在此歇脚自拍。旁边有院落、走廊,有亭榭、绿地,俨然闹市中的小公园。

其实,这里是广州京溪地下净水厂一个出水口。若非净水厂的职工在旁边介绍,没人会发现,公园底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污水处理系统。

当前,广东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由珠三角城市率先运用的全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占地少、无噪音、无臭气,且建筑风格与城市优质人居生态空间融为一体,已经成为我省高标准推进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趋势。

出水口成生态景观

“除了哗啦啦的‘瀑布’声,隐藏在闹市中的京溪地下净水厂,白天晚上都没有噪音。”住在小公园对面的张大叔与记者分享他7年来的真实感受。

“瀑布”的脚下,原来是一条臭水沟。不过,2010年,投资6.8亿元建成的京溪净水厂正式运营后,沿河聚集的恶臭逐步散去,从出水口开始净化的河水,开始出现成群结队的鱼儿。

近日,广东省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此召开。记者趁此机会,跟随工作人员从车道进入负一层,见识了这座地下污水处理厂是如何把“黑龙”净化为清水“还给”地面河涌的全过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京溪净水厂把主要处理构筑物布置在地下,地面设计为绿化和园林式建筑,使城市生态景观与污水处理构建筑物融为一体。负一层的污水预处理操作间和污泥处理区干净整洁,透过格栅玻璃,可以看到滚滚而来的黑臭水体,从曝气沉砂池到MBR生化池,进行泥水分离,然后再经过产水泵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排往地面的整个流程。

“京溪地下净水厂是我国首座全地埋式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1.83公顷,仅为同类常规污水处理厂用地的五分之一,也是全国吨水占地面积最小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京溪地下净水厂由中信环境技术(原新加坡联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建成。

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选址附近居民区很多,人口稠密。初期,很多居民认为污水处理过程将散发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不利,反对与这类项目为邻,从而给项目前期的征地工作造成重重阻力。

为了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广州市政府一方面减少征地,另一方面则决定采用世界领先的新加坡“膜处理”技术,并将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池体及构筑物全部埋于地下,地面则规划建设成公共绿地,优化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此后,项目很快顺利建成。由于该厂建在沙河涌的上游,处理后的清水可作为沙河涌上游的景观补水,冲刷“黑龙”沙河涌,有效缓解了整个沙河涌流域及珠江广州河段的水污染状况。

近年来,广东建成的地下净水厂并不止京溪这一座。在深圳投产的布吉地下污水处理厂,地面也建成了一座开放式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记者参观京溪地下净水厂的当日,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另一座更大型的地下污水处理设施——石井净水厂,在今年亦完成了主体构筑物施工和主体结合工作,很快将进入地面绿化工程实施阶段。

净水厂转往地下 可降低环境影响

“目前,全世界的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地面敞开式、单层加盖半地下式、双层覆盖半地下式和全地下式。”在近日的现场会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第七设计研究院院长黎柳记告诉记者,地面敞开式是目前已建污水处理厂中最普遍的,我国就已建成约3600座。

不过,黎柳记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污水处理厂的布置形式从初期的常规地面式发展到地下式。

“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贻龙介绍,目前世界上10多个国家稳定运行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有200余座,其中以芬兰、瑞典、韩国、日本等国家应用最多。我国的广州、深圳、张家港、昆明、青岛和温州等城市率先建设的20多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目前亦处于稳定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广州在京溪地下净水厂、石井净水厂项目中采用全地埋生态型污水处理厂模式,有机融合城市“三旧”改造、景观提升与环保设施建设功能,依不同处理工艺在整体上可以节约30%—50%的建设用地,使厂区绿化率达到50%以上。

上述专家也认为,污水处理设施处于地下全封闭状态,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强,可节约土地资源,特别适合于在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环境要求高的地区建设,符合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还可以有效释放地面空间、弱化工业化建筑元素,从而增加厂区土地的吸引力,为解决留用地问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高标准设施 整治逾百黑臭水体

生活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已成为广东当前工作重点之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同时,广东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亦逐步见效。记者了解到,此前全省排查上报并列入整治计划的黑臭水体有243个。截至7月底,全省有125个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工程,92个已开工,还有26个未开工。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累计完成率为51.4%,累计完成投资184亿元。

不过,上述负责人提到,全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缓慢、污泥处理处置不规范、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补齐短板、完善提升、争取突破。

而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污染物削减能力,无疑是广东提速推进污水治理的关键。

作为黑臭水体整治的重点城市,广州目前已明确提出,要在新建白云健康城净水厂、大观净水厂等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大沙地污水处理厂二期等沿江、沿河、沿涌条件成熟地区,因地制宜分类推广应用全地埋生态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进一步提升出水质量和环境质量。“同时,在征拆成本高昂的成熟社区,因地制宜应用地埋模式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升局部区域污水处理率。”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有条件的现有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调蓄池等设施,在保障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广州也会探索对其进行地埋式新技术新工艺改造,释放存量土地,提升综合效益。

更重要的是,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广州还将探索建立地埋式生态污水处理厂技术标准体系,形成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城市景观改造、市政建设相结合,加快建设海绵城市,进一步扩大治水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