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多赢普惠三周年之营文化

作者:多赢普惠董事兼 来源:东方网 
2017-09-20 16:30:46

如果说品牌是表达一个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占据的位置,那么企业文化更多表现一个企业呈现在员工身上的精神气质、言行举止。

做企业,先三问,切不可盲目

有句话说:三流企业做制造,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确实,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越是无形的东西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就是一种内植于心、外化于行的东西。对于很多初创企业而言,谈企业文化似乎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可能根本想不了那么多。但对于一个创业老兵而言,在做多赢普惠之初,我就开始试图在三个问题上做出回答:多赢普惠为什么而存在?多赢普惠未来蓝图是什么?如何实现?

这仿佛“人生终极三问”,思考这三个问题是非常烧脑的,但如果在这三个问题上突破了,就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多赢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我创立多赢的价值观。多赢普惠要做生态良好的企业,我们追求投资人、借款人、员工、股东、社会利益的动态平衡,最终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其实,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作为投资人而言,希望收益高、无风险;而作为借款人而言,希望借款成本低。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定价,也就是收益越高、风险越高。所以,做为平台本身而言,站在什么立场上是非常重要的。多赢普惠始终把“安全第一、收益第二”做为我们的立场和经营原则。我们需要帮助投资人把控风险,同时也要让投资人理解不同资产(借款人)的定价标准。这样投资人就会自己判断,投资不同资产,收益是不同的。

回望多赢普惠三周年之营文化

正是由于确立的这一原则,我们在选择借款人的时候,就不会饥不择食,不是给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深入一个细分行业,抓住这个行业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做深做透。

互联网公司就要有活力的文化

做金融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而这背后就是企业所坚守的价值观和经营原则。多赢普惠在过去三年中能够健康稳定发展和这些内在东西是有直接关系的。

多赢普惠做为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它和传统金融企业有什么不同呢?背后需要对互联网这三个字有深刻领悟。互联网本质就是开放、透明、分享,说起来简单,如何在行为上体现出来呢?

这里面有很多挑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所有员工用英文名,刚开始推行起来有点困难,我们采取乐捐的方式,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比什么经理、什么总听起来亲切很多;弹性工作制,上下班不用打卡,有少部分同事可能会有点不自觉,但对于拥堵的深圳而言,确实起到了自我调节、错峰出行的效果;每周下午茶、每月团队活动,给不同部门伙伴创造跨部门沟通的第三空间等等。

尤其在90后当道的当下,管理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他们生在阳光下,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是崇尚自由、但同时也充满创造力。要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在这个环境中找到“成长感、成就感、价值感”。我们让员工爽了,员工才能服务好客户。

回望多赢普惠三周年之营文化

  管理要张弛有度

当然在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背后,也不是没有原则的。

在管理风格上,我们强调外圆内方的原则,贯彻“以客户为中心、以项目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扁平化管理原则。我们非常注重用户体验,我要求在客户体验方面必须要有极致思维。

记得平台在上线初期,我们为了投资人注册流程的通畅,我们经常加班,甚至到凌晨两点,集合产品、技术、运营团队一起脑暴,对标优秀的平台,死磕每一个环节,从文案、图片每一个细节推敲。保证投资人简单式操作成功。正是由于这样追求极致的精神,让我们平台投资转化率是同行三倍以上,这在当时帮助公司节约了上千万的广告费,这一点我自己还是非常骄傲的!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就必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强大的文化。(文/多赢普惠董事兼CEO: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