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到国庆节了,因为包含了中秋节的原因,今年的国庆长假可以说是长上加长,相信不少人已经做好了出游的安排,准备利用这8天时间好好游玩一番。作为投资者,一放长假首先想到的就是假期的旅游经济。虽然旅游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因此旅游业近年来成长迅速,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产生了新的业态和趋势。在此,我总结了其中五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中有一些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但你也许从来没注意过。
一、文化旅游:山清水秀人更美
一说出去旅游,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风景、古迹和美食。但很多时候我们出去玩,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旅游文化。记得我有一年冬天去北海道,在札幌住宿的时候晚上出酒店闲逛,发现街道上非常安静,地上厚厚的雪几乎没有脚印,但是透过居酒屋的窗户,你能看到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坐在里面高谈阔论。转过一个弯,到了繁华的购物节,又是灯红酒绿,各种时髦年轻人穿梭其中。这种同一城市里的文化碰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目前,我国旅游的主要人群来自于城市,平时穿梭于高楼大厦,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给自己带来新鲜感。比如探访名胜古迹,与当地人交流来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就像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所做出的定义: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发生的旅行。
因此,现在很多地区在搞旅游经济时都会非常注重人文和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文化为魂,内容为王,体验为上”的发展策略,将旅游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比如你去河南开封,可以坐着船游御河,一路欣赏河边的夜景,品小吃,听茶区;如果你去四川,就能和安哈彝族村寨当地的彝族人交流互动,穿戴民族服装,一起唱歌跳舞,参加篝火晚会。晚上玩累了就住在民居,感受最真实的民族文化。
但是有些地方这种文化特色不明显怎么办?我上周在赤水参加的遵义康养产业发展会议就给了我很大启发。这个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中医药和康养产业的结合,中医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文化旅游之间有很好的契合点。
我们都知道贵州是中国药材重要的产地之一,非常适合发展中医药特色农业、中医药文化旅游和中医药健康体验。把中医药、康养、文化旅游三者结合,也就赋予了旅游产业新的内涵,对于地区经济来说,相当于增加了新的产业亮点。
据我所知,我国的三亚、长白山等地,都在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尤其三亚地区的中医药旅游已经在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小有名气,他们依靠海滨、森林、温泉、湿地等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展针灸按摩、药浴和药膳养生这种保健项目,很好地提升了旅游品质,也拓展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除了中医药外,很多地区都在打造这种有鲜明特点文化旅游小镇。“文化+旅游”首先是挖掘每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在景区提升过的程中,把文化的内涵放在第一位,这样既突出了当地特色,又使特色和旅游经济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的产业链。
二、吃亏是福
今年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毕业典礼上以“吃亏是福”为题,为毕业生们送上了临别寄语。虽然意义有点不同,但“吃亏是福”这句话同样代表了我们今天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句出自《还珠格格》的台词给济南著名的景点大明湖增加了一份浪漫的色彩,但一想到要见夏雨荷还得买门票,是不是会觉得很扫兴?于是,从今年1月1日开始,大明湖公园宣布全面免费开放,通过“还湖于民”拉动旅游经济整体发展。
像济南这样免费开放公园的城市不在少数,早在大明湖之前,包括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陵寝、厦门鼓浪屿等多个5A级景区都已免费开放。
最近几年,景区高票价一直为人诟病,但这也是景区的无奈之举。因为景区必须对景点进行维护,像杭州西湖刚开始实行免费政策时,就出现了每年5000万的资金缺口,这对景区来说压力很大。而且景区免费后,会造成客流量的暴涨,只有通过票价杠杆才能分流人群,导致很多景区到了今天仍然坚持涨价。
不可否认,景区在资金上确实有难处,但如果从另一方面算一笔账,就会发现免票才是最佳的选择。比如国家4A景区南京玄武湖,自从2010年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以来,游客数量从之前的年均500万激增至1700万,经济效益逐年递增30%。景点虽然免费了,但却提高了吸引力,使游客数量大幅上升。同时,周边的住、行、食等服务行业的收入也会上升,综合来说,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对大于免票所受的损失。
我认为,景区门票是硬性收入,而周边的服务业是弹性收入,只有弹性收入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未来,景区免费将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普遍形式式,但在目前这个阶段还需要政府来大力支持,通过补贴弥补免费对景区造成的损失。而且免费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当地情况,逐步制定低价门票和免费门票的战略。
三、个性化定制旅游
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游客对旅游产品品质化、个性化服务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产品,开始关注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关于什么是定制旅游,我们可以把它和传统的旅游形式做一下对比。比如跟团游,什么时间去哪,吃什么玩什么都是旅行社定好了,消费者只能跟着导游按照既定路线游玩;自由行是旅行社安排好了住宿和交通,具体去哪,什么时候去,都由消费者自己决定;而定制旅游是你说出你的想法或目的地,定制公司根据你的要求为你制定一套完整的旅游计划,并配备专车专导,给出行者带来最个性化的服务。
三者相比可以看出,跟团游明显不符合个性化需求;而自由行或背包客最适合学生群体,但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和老年人都不太合适。相比之下,定制化旅游在所有旅游形式中的体验是最好的。从2016年开始,近一半的旅游行业创业者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定制旅游上,资本也非常看好这一趋势,从资金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同时,像携程、途牛等大型在线旅行社也纷纷加入了定制旅游的行列,此外还有很多创业公司专注于定制旅游,独立为客户提供服务,为这个新兴领域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不过,虽然定制旅游的服务让人心动,但高额的收费却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此外,因为创业公司扎堆涌现,同质化现象严重,如果不能依靠特色获得市场竞争力,那么最后的利润也会下降。这也是一些大型旅游公司不敢轻易涉足定制旅游的原因。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加入,未来两到三年定制化旅游的模式会越来越清晰,从而成为传统旅游产品的重要补充和新的产业增长点。
四、互联网+旅游
最近几年,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消费者上网查询旅游攻略和旅行社评价自不必说,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也在从其它侧面支持着旅游业的发展。像是现在大热的共享经济,就对旅游产业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比如我一家子要出去玩,可以用Airbnb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样既降低了我出行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闲置空间的使用率。到了想玩的城市,近一点的地方也不用费劲去打车,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共享单车。另外我也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对景点进行评价,让其他人根据我的评价对景点产生判断,规划最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很多地方提出了智慧旅游的概念,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结合方式,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在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旅游信息的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新式的管理手段,旅游企业更是可以利用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市场营销。
GIO华兴控股不久前和黄山旅游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我比较关注的就是如何让旅游更简单,除了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还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定制游、自由行等都已经成为热点,为了与市场共同前进,必须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力量将焦点集中于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今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旅游总投资超过1万亿,在线旅游超过1000亿元,且在线旅游投资呈现高度集中。在线旅游发展的趋势虽然明显,但也说明了中国互联网旅游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巨大浪潮中,在线旅游市场还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五、体育旅游前景广阔
前不久,2017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起跑。因为“套牌”事件,这次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成了吃瓜群众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套牌”外,有一组数字我认为更应该引起关注。
据报道,这次的北马活动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跑友参赛。据驴妈妈平台显示,北京景区门票、酒店、交通的预定人数环比9月上、下旬增了24%左右。
这说明,拥有众多参赛选手和观众的马拉松比赛,已经形成了马拉松旅游经济。携程网上的一份报告更是证明了这个观点:2016年通过携程报名马拉松参赛、观赛跟团游自由行线路的游客同比去年增长200%以上。
本月19日,在2018深圳大鹏新年马拉松新闻发布会上就有相关人员表示,这次在深圳的马拉松比赛路线包含了大鹏所城、杨梅坑、鹿咀山庄等多个自然人文景观。同时还将为参赛跑者特别推出旅游套餐,踏上大鹏所城寻根之旅、前往东山寺新年祈福,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游览玫瑰小镇,体验帆船出海之旅等等。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已经将马拉松赛事和旅游项目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除此之外,贵阳、河北、山东等地,都在借举办马拉松比赛之际,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这就像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样,可以展示一个地区最美的景点和最好的服务,只不过奥运会可遇不可求,而马拉松则可以年年都办。
除了马拉松外,足球、赛车、户外骑行等体育比赛都可以为旅游产业打开市场,这对于国家、地区形象的展示,以及提倡全面运动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据有相关专家研究表示,到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届时,这个巨大的市场也将成为资本角逐的重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