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农田智慧化管理已在我国成现实 劳道一马当先

来源:东方网
2017-10-11 14:32:42

如何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引用到田间地头?如何优化层层加价的传统农资产业链模式?如何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困扰国人多年的食品安全问题?近日,专注智慧农业的新疆劳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萧阳在采访中给出了解决方案。

大规模农田智慧化管理已在我国成现实 劳道一马当先

图片说明:新疆劳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萧阳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据悉,劳道创办于2014年,涉及农资B2B2C、涉农金融、农产品大宗定制、智能化数据服务等核心业务,覆盖新疆、内蒙古、山东等地区,2015年的总营收为1.81亿元,2016年已达6.53亿元,增长迅猛。“我们想要做的是利用现代IT、物联网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再造,大幅度压缩流通环节、提升供应链效率,真正让农民在优化的产业链中受益。”蒋萧阳说道。

改变传统农资产业结构

2000年蒋萧阳正式进入农业行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深入调研后发现农民在农田管理中存在三大痛点现状:一是处于产业链的弱势群体,在购买种子、农药等方面需要更高成本投入,例如一化肥从工厂到最终卖给农民,一般都要经过省级代理、区域代理等六道经销环节,每道环节也都需层层加价,加重农民负担;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错配容易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三是农民贷款困难。

而在蒋萧阳看来,这些问题已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交易模式解决。他建立的劳道农业平台主要采用B2B模式,一方面与供应商接触,可以让他们将产品一步到位卖到农村最基层的零售终端,减少中间各种经销加价环节;另一方面对接银行、金融机构等,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据蒋萧阳介绍,劳道平台是一个基层载体,主要功能在于整合各种资源,向零售终端进行赋能,让更多农资零售商、农民合作社具备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依据农户会员开发的征信系统,可以更好了解农民农田管理情况,以及农户在平台上的农资交易等行为,对接银行的征信系统,帮助更多金融机构将信贷更好地输出到基层,依托数据平台帮助银行控制风险,也为农民降低融资成本。

大规模农田智慧化管理已在我国成现实 劳道一马当先

农田智慧化管理

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必是智能化,蒋萧阳在采访中说道,所以劳道在基于平台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也卯足了精力深入研发农田智慧化管理方案。

蒋萧阳表示,智慧农业最重要的是需要解决数据源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手段进行数据采集,例如在农田里设置传感器,插入探针,对农田水分、农药残留情况、养分、盐碱度等数据进行实时抓取。如果地块非常大,可以通过无人机或是卫星采集有关监测农田的图像情况,动态跟踪农田变化,并采取相应加水、施肥等措施。

在采访过程中,蒋萧阳也展示了劳道农田管理的APP,农民借助可以通过APP进行日常农田管理记录,包括今天做了哪些工作,在哪些方面花了多少钱,后台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农民推送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法进行指导。目前新疆地区的注册用户数已达20万。

大规模农田智慧化管理已在我国成现实 劳道一马当先

图片说明:劳道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人员教农民在手机上使用劳道APP

这种智能化的管理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蒋萧阳举例说道,在新疆50亩-100亩之间的用户类型中,通过平台化管理,采购化肥、农田器具等农资,能为农民降低10%左右的成本。

据了解,随着后期数据的不断累积,劳道的农田管理APP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会不断分析农民习惯,这是智慧农田体系的一个实现过程。目前技术还是在不断成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偏高。

更精准的供需匹配

而在至关重要的市场销售订单环节,劳道公司也独具创新,目前在做的一个项目是将新疆的200家农户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读书会进行对接,在开展种植之前,事先锁定订单,消费者可以提前把一部分货款支付劳道平台,由平台制定农田方案,采购有机肥,生物肥,也通过智能APP实时溯源了解农田作物信息。

此外,在数据平台支撑下,劳道与山东寿光市政府合作,积极推进寿光蔬菜线上交易平台的建设,在蔬菜收购站收上来的蔬菜在过磅、去杂、装箱、贴标签等环节全部实行智能化、标准化作业,同时引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同步记账合约,任何人不得修改,农民的每个交易记录也会在政府的监控平台上最终生成一个二维码,作为箱子的封条流通到市场,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追溯来源,让农业种植过程更加透明化,是最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突破点。

大规模农田智慧化管理已在我国成现实 劳道一马当先

图片说明:劳道人员向山东寿光市政府领导讲解

最后,在谈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时,蒋萧阳表示,一要进行更精准供需匹配,之所以供给侧产生大量冗余以及过剩产品,是因为没有对需求方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匹配,从这点上讲需要尽可能提高按需生产的比例,做到先锁定需求,然后组织生产,这种模式在农业里面尤其重要;二是供给侧的提质增效,供给侧面临大量问题是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生产效率不高,而要提高经营效率,一定要在品质本身和商品差异化上想办法,对需求端进行更深入研究,这是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